141陶瞻善言劝陶侃 桓彝遭害亡泾城(3/6)
我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何今日父亲却因为一己之私,而弃国家大事于不顾!万一祖约击溃了温刺史,大军攻进建邺,家之不家,国之不国,父亲安能安心!”
陶侃时年二十七岁,血气方刚,这一语,竟然说的陶侃无言以对、侄子陶舆也站了出来,道,
“叔父,小侄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陶侃道,
“何事?”
陶舆道,
“昔张绣反叛曹操,大将于禁领兵来救,军中多有谣言,说于禁配合张绣一同反了,于禁却没有估计自己的安危,及时向曹操解释,而是冒着斩首的罪名,杀退了张绣,时候来向曹操解释事情的原委!此间事,跟当年何其相似,难道于禁能做的事情,叔父就做不得吗?”
陶侃听闻,哈哈大笑,称赞陶瞻和陶舆,道,
“此二子,不没忠烈之名!陶瞻,陶舆领军令!”
陶瞻和陶舆二人同声跪拜,大呼道,
“末将在!”
陶侃道,
“着陶瞻为大都督,陶舆为副都督,点大将龚登,皮初,张光,苗光,张温,高宝六员大将,领兵两万,助阵温峤!即可出发!”
众将拜谢,温峤和纪睦,本来是想请陶侃亲自出马的,不想陶侃却害怕朝廷大臣的内斗,想来一个折中的计谋,领自己的儿子来平剿叛军,纪睦虽然没有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但是显然,他也不是空手而归,遂大喜而拜!
话说自在水谷对峙多日的苏峻和桓彝相互攻伐,互有胜负,苏峻大军名曰一万,实则三万,而桓彝则只有宣城的一万兵马,两军相互攻伐数次,桓彝渐渐不敌,被苏峻围困水谷,兵粮将尽,桓彝手下大将司马流道,
“大将军,我们都中了苏峻的奸计了,这苏峻名曰一万兵马,实则远远不止一万,此刻我们已经被苏峻叛贼包围,如果不想出个办法,恐怕要困死在水谷了!”
桓彝道,
“你可有良策?”
司马流跪地叩首,道,
“大将军,此时万急之时,莫不如我们假装与叛军议和,以避开叛军的势头,保存现有的实力,以观后效!”
桓彝听闻大怒,拍案而起,道,
“吾桓彝,深受国恩,义当致死,怎么能够忍垢蒙羞,与贼互通,如若不济,死在这里,这也是吾桓彝的宿命!”
桓温却是献计道,
“父亲,儿有一道脱身之计!”
桓彝道,
“速速说来!”
桓温道,
“今日白天,父亲当藏下两千兵士,尽皆饱食,剩下的兵士,由朱绰和司马流带兵,一时不停的轮番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