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王篇9(2/5)
突然站了出来,对于这件事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这位虞国大夫的名字叫,宫之奇。
这位推荐了后来成为秦国相国百里奚的大才,一下子就看出了晋国、虢国还有虞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并用“虢国为唇,虞国为齿,唇亡而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
但是虞公最终还是没有听从这位大才的建议,依旧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借道给了晋国。
事情的最终结果也并不难预料,有了虞国的借道之后实力本就比虢国强大不少的晋国最终灭亡了自己南方那个曾经组成了三千虎贲之士的虢国。
至于为了以前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大局的虞公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结果,晋国大军在灭亡了虢国之后,转过头来顺手就将虞国给从地图之上抹除了。
除了大夫邹忌所说的唇亡齿寒的典故之外,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假道伐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如今的陈侯田因齐虽然并不知道这句后世唐太宗的名言,但是此刻他心中的感受却与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颇为一致。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如今的楚国像不像当年那个横霸一时的晋国,而如今吴国又如何不是当年那个虢国。
至于自己治下的陈国究竟是否还要重复当年虞公曾经犯下的错误呢?
一时之间,陈侯田因齐脑海之中的思绪开始飞快转动了起来。
一边是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短暂安定,另外一边是危险之下可能潜伏着的机遇。
决定陈国命运的十字路口已经在陈侯田因齐面前出现,现在就看他如何去踏出这一步了。
沉吟许久之后,陈侯田因齐脚下步伐轻轻一动,让自己的视线转向了南方,转向了那个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吴国。
“昔年,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其治下虽有贤臣却难以改变国家覆灭的命运;”
“今日,因齐不愿重蹈虞公的覆辙,我陈国也不愿意用未来的屈辱去换着短暂的安定。”
陈侯田因齐的这一句话说出之后,不仅他自己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大夫邹忌也知道了自己这位君主的选择。
与此同时,陈国的命运也在这位掌舵者的引领之下,走向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
“君上是要拒绝楚国的建议,帮助吴国抵抗楚国?”
“是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