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审问(2/3)
口气,“此间无外人,和尚也不算外人……四婶当知,此事乃侄儿一手操持。”
“四婶若要责罚,就责罚侄儿吧。”
“常宽乃是当年母妃从常家带入宫中的老人,陪着侄儿多年,实不忍心见其为侄儿背锅而死。”
道衍和尚觉得自己发现了李允熥一个特点,这位陛下是个说谎不打草稿的货,但同时也是个心思非常细腻,或者说是个很喜欢玩活扣的角色。
的确,常宽是懿文太子的第一任太子妃常氏从开国公常家带入宫的内侍,但先服侍早年夭折的李雄英,后服侍先帝李允炆,直到李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之后,才被塞入了吴王府。
这对主仆之间应该关系很亲近,毕竟常氏早早病逝,据说诞下陛下之时就颇为凶险,延绵病榻几个月就撒手人寰……但这对主仆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年。
不过,李允熥没有夸大其词的点出多少年,只用“多年”两个字一笔带过,而将言语的重点放在了母妃旧仆、为己而死这一前一后上。
道衍和尚好奇的用近乎窥探的视线打量着李允熥,他很敏锐的发现,陛下在某些场合,或者说在某些他想说话,想表达立场,或者想得到什么的时候,言语就带着极强的魅力或者极强的暗示、指向性。
不经历长时间的训练和尝试,能有这样的话术……道衍和尚心想,春秋时期的苏秦张仪那也是出自鬼谷子门下,难道陛下能生而知之?
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衍和尚猜的很对。
李允熥前世很长时间不红,那就是因为太老实了,人家大一就签了经纪公司出去拍戏,甚至还没上学就开始拍戏,内卷严重,而他到了大三还在学校老老实实的排话剧,演小品,每天早上都出早操。
当然了,好处也有,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过,李允熥台词功力,往前五届往后五届,他能排进前三。
但很可惜,今天李允熥遭到了突袭,虽然用无与伦比的话术取得了徐氏的谅解,也得到了同情、怜惜等等等等,但徐氏并不准确轻轻松松的放过这件事。
徐氏希望助李允熥掌权,而陛下却有意绝子嗣,这件事即使是陛下的意思,但那些药材是从哪儿来的呢?
将这样的药材送入宫中,不可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