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儿啊,爹真是李世民」

第42章 新唐书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2章 新唐书店(2/3)

学,各自分工,定能将天下书籍尽数整理。”

孔颖达轻捋胡须,笑眯眯着点头。

“就怕书太多,难以储藏啊。”

李世民呵呵一笑,心中也是满心欢喜。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朕在文治方面,彻底超越汉武帝!

“藏什么藏!”

李晟回头,甩了老爹一个白眼:“爹,你这眼光砸就怎么这短浅呢?”

“啊?”

“爹哪儿说错了?”

“这书印出来,难道不得好好的收藏起来吗?”

李世民一脸懵逼。

废这么大功夫整理出来,难道不应该妥善保存吗?

孔颖达也是十分疑惑:“孩子,这书难道不应该好好收藏起来吗?”

李晟微微摇头,笑着解释道:

“先生,书当然得好好保护,但却绝对不能收藏啊!”

“这百工之学,和五经不一样,并非圣人一家之言,而是千百年来老百姓们共同总结的经验和道理。”

“这些知识,只有更加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效用。”

“不仅不能收藏,而且还必须得大规模印刷。”

“要让全国各地的百姓们,都能读到这些书籍。”

“嗯,最好是由皇室书店牵头,将这些书籍大规模印刷,然后分发各地建立地方分店,允许百姓们免费进店阅读!”

“到时候,农夫改善种田的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

“工匠改善制造技艺,能把东西造的又便宜又好用。”

“乡间大夫也能知道,怎么能防病、治病、用药。”

“如此,百业兴旺、民富国强。”

“嘿嘿,至于书店的名字嘛,就叫‘新唐书店’,简单直接!”

后世建国后,全国的文盲率极高。

就运输大队长那水平,指不定全国文盲率比唐代还高。

为了降低文盲率、提高国民的识字水平,政府出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

科技水平想要进步,必须要大规模的摆脱文盲率。

新华书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李晟小时候,就经常去本地的新华书店蹭书。

犹记得每到节假日,书店都是人满为患。

不管是官员、还是农民、工人,都愿意去书店里读书。

这种模式,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是独创之举。

这种独创的公共读书系统,对于国民脱盲识字,效果更加直接。

最关键的是,符合国人倡导读书识字的观念。

即便移植到大唐,也不会有丝毫的水土不服。

李晟又解释了一番,皇家书店建立后的特殊注意事项:

比如平民百姓即便买不起书,也能自由看书。

比如允许自由抄书。

比如提倡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儿啊,爹真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