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

第13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章(3/109)

时候,已经没机会说出口了。

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意没在乎,等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没机会爱了。

人生有时候,总是讽刺的。

有些人相爱着,然而,永远是遗憾。

有些事存在着,然而,却总是无奈。

有些话动听着,然而,全都是谎言。

有些爱感动着,然而,依旧不现实。

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懂得有些事的无奈,有些话的重要,有些爱的沉重。

有些人不是你想遗忘就能遗忘的,她不是电脑里的一幅画,按下删除键就可以删除。

有些事不是你想摆脱就可以摆脱的,也许别人早已忘记,但它却像恶魔一样锁住你的心。

有些话不是你说忘了就可以忘记的,它不是剧本里的台词,说过后就像烙印般有了痕迹。

有些爱不是你不想面对就可以逃避的,或许它会随时间淡去,但仍紧紧围绕你心头放不下。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彼此分开。然后,你忽然醒悟,原来,感情是那么脆弱。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天晴便各自散了。

也许只是赌气,也许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幻想和好的甜蜜,或重逢的拥抱。那个时候,会是边流泪边捶打着对方,还是彼此傻笑着,那该是多美的画面。

没想到,一别竟是一辈子了。于是,各有各的生活,各自爱着别人。曾经的相爱,现在已互不相干。即使在同一个小小的城市,也不曾再重逢……

前阵子在机场与马未都先生邂逅,不知怎么聊起关于“牢骚”的话题。我们都感慨:眼下发牢骚像是赶时髦,体制外的发牢骚,体制内的也发牢骚;没占着便宜的发牢骚,既得利益者也发牢骚;没钱的发牢骚,有钱的也发牢骚;没权的发牢骚,有权的也发牢骚……有人总结,这叫“转型期综合症”,还有人建议应该搞“牢骚指数调查”,说也许能比“幸福指数调查”更靠谱。

相比较提意见、特别是建设性的意见,“发牢骚”似显得既低端又猥琐,或者说见不得光、上不得台面,可实际生活中“牢骚”的确大量存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牢骚”是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当然是要摒弃的。不过,如果发牢骚发到“集体散步”的水平,虽可称之为“负面情绪聚集性爆发”,但却是于国于人于己都有益的事了。可更多时候,牢骚只能衍生出焦虑、不安全感和无力感,进而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夏至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