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科举奋斗日常」

第69章 第 69 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9章 第 69 章(3/11)

;其中有包括穆空青在内的两名少年秀才,还有如孔怀玉这般学问扎实的青年举子。

结合青山书院的情况来看,争锋之意已然十分明显。

在姑苏城中时,孔怀玉曾特意告知他严子轩的情况,那时穆空青便有了打算。

他此次下场,不准备作结构松散的杂文了。

他要用骈文。

此次比试的,说是骈杂散文,其实便是除八股制艺不可作外,其余文体不限。

而偏偏江南文会的魁首又是由旁观者投签选出。

这就意味着对照工整、平仄合宜的骈文,天生便多占了些优势。

今日下场者没有五十也有四十,四十多篇文章挂在外头,有多少人能挤在人群中,耐心地逐字逐句地读完所有?

想要出彩,头一步便是要让更多人愿意品读自个儿的文章。

穆空青自诩他一笔行书称不上大家水准,但练到今日也是赏心悦目,绝对能拿得出手的。

这样算来,无论字迹还是文章,看上去皆是规矩工整,便是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旁人阅读。

换位思考,若自个儿是在外头看文章的人,自然也是愿意先看这类文章。

穆空青一直都知晓,自己在诗文上的“灵气”,很大程度上是不受传统文人青睐的,所以在技巧上的修习也比旁人更多。

与杂文不同,骈文这样注重工整的文体,在遣词造句和平仄对仗上,除却少部分天骄可以一气呵成之外,多数人都是要反复斟酌删改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农家子科举奋斗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