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1章 第十一章(2/5)

套酱料豆瓣酱。

酱本是唐代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甭说是民间,军队出行多半吃蒸饼配大酱,他们甚至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酱种类,譬如甜酱、十日酱等等,还有从酱中提取出的酱清,跟现代酱油有异曲同工之妙。

酱因其善于保存,口味重的特性而在唐代餐饮中占一席之地。

那日端午,高长松的客人中不乏走南闯北的商人,唐朝的大商人舌头可是很利的,豆花只让他们觉得眼前一亮,想这构思颇为精巧,大酱才是真正让他们心动之物。相较甜酱,鲜香辣的豆瓣酱更适合北人的口味,而唐代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至于将士也是北人居多,哪怕是在民间售卖此物,都能赚上一笔。

这等机会是不能放过的,于是高长松回庄上没两日便有穿着整齐、面上一团和气的中年人前来拜访,此人说自己是长安人士,姓孙,因在家中行一,称孙大即可,他做得是丝路生意,倒不是说走全了丝绸之路,只是在前几个国家搜罗些在唐有销路的小零小碎,去长安贩卖罢了,他称自己在长安城的西市开了家小小的杂货铺。

这番介绍后便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无非是想要在高长松这里买酱,至于数量,那是多多益善。

高长松虽想过自己这酱说不定能卖,却没想到如此顺利,可他毕竟是胸怀“宏大”理想的人,不至于被吓住,便跟孙大说:“此豆瓣酱需两旬才能做出,您可否等上一等。”

孙大也是好脾气:“不妨事,我本就要在此地休整,待两旬后来你这提货。”

两旬是二十天,其实做豆瓣酱连发酵只需要十五天左右,但高长松要留出几天定制装酱的大缸子。此外他现在略感力不从心,家庭作坊如果规模小还是不错的,可一旦要大批量生产,就要往外招人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种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