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5/7)

高玉兰都很喜欢,高长松说糯米不容易消化,不给她们多吃。

高长松给两人倒茶又拿青团招待,刘毅与刘景鸿从未吃过青团,一入口先被细腻的豆沙俘虏了,只觉糯米皮散发着艾草的清香,豆沙口感绵密,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小点,忙问高长松从哪得的,高长松笑道:“不过是我闲着做来吃罢了,也不是什么费功夫的吃食。”又说,“你若感兴趣,我将做法抄给你也未尝不可。”

在他看来做青团还不容易,最多想不到染色的是艾草汁。

刘毅听后大惊,哪想到他如此大方,可刘毅也不是贪小便宜之人,高长松说了他却不会接,忙摆手后说明自己来意。

他认定高长松手下染房里的嫩绿色布会风靡长安,想要订大批绢布,当然,高长松若愿意让他一次性将染法买断就更好了。

高长松又不是真笨,卖染方是不能答应的,可他也有计较。刘毅家是丝绸世家,可像这种人家是不会只产丝绸的,唐代市场上最常见是绢布,都成流通货币了。

高长松家是卖布,可染色用的绢布都是从补贴家用的小娘子拿来的,等他再多复原几种颜色,那灰绢布的产量也跟不上啊。

他想跟刘毅谈笔生意,他们供土绢布,在高长松这染,然后再卖。

刘毅没一口答应下,先问高长松:“一岁要多少匹?”

高长松想道:“若只在乌斯藏内做,五六百匹足以,若往长安卖,则是一千五百匹。”

刘毅吃了一惊,一千五百匹真不是小数字,生产绢绫的定州一年也不过向唐皇供1500匹,天宝年间一年全国上下产740万匹,眼下还在武德年,商业才刚开始发展,有这一半的数字就不错了。

高长松报数字多,他也不可能欢天喜地地答应下,刘毅严谨道:“碧绢我欲购两百匹。”

这与高长松设想得差不多,他问刘毅:“可移步镇上染坊,我有新色想给刘郎一见。”

……

也不知是近日生活舒心还是别的缘故,王一脸上那被劳苦生活摧残出的一道道褶皱都变轻不少。他见高长松与刘毅也不多问,径直带二人去晒场看。

绯红、绛紫、宝蓝、大红……那些长安街上都不可见的明丽颜色令刘毅瞪大双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种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