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70章 第七十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70章 第七十章(3/6)

为首,落他人情,听他调度。

这几日,他来拜访高长松,当时高长松正在煮汤饼,他家前日吃了半只鸡,鸡汤留了起来不大得劲,发出了叭唧叭唧的声响,乌云还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转而优雅地舔爪子。

论理说驩头是鸟,乌云是猫,他们当水火不容,可谁叫驩头这鸟太大也太憨,乌云不跟他一般见识,二者井水不犯河水,过得还挺好。

赵德斌见高家吃午食挺诧异,他家一日只吃两餐。

高长松请他吃,赵德斌推辞三轮还是坐下了。

吃饱喝足后赵德斌跟高长松说,他准备把古格南部的一块地包下来,组个市场卖货。

按他的话说:“北至突厥,南达南诏,市场上都可见我乌斯藏的货物。”

看他那意气风发的模样,高长松不得不抚掌赞叹:“赵郎好志向。”却不免问道,“你欲在市场上卖何物。”

只见赵德斌勾唇道:“自是什么都卖,十二郎家的腐乳、绢布、面筋,但凡是能往外走的都要卖,消息、口信,哪家的货价最贱最好也是能卖的。”他话锋一转道,“可论卖最多的,定是琉璃。”

高长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乌斯藏唐风盛行,若论经济发展,是不如大唐的,可这有一项物件在唐卖得却很好,那就是琉璃。

古法琉璃,是在“琉璃石”中加入“琉璃母”后烧制而成的装饰品,在大唐很是风靡。

你若说唐产不产琉璃,那是产的,可唐地界上的琉璃原料并不多,且较之西域,手艺较为落后,比起本土的青瓷白瓷,唐产琉璃很不能打。

因此大唐的琉璃,十有八/九都是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产的。

乌斯藏就是产琉璃大国。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越是推崇佛教的佛家,用琉璃之风便越盛。

在佛教中,琉璃被视为“七宝”之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琉璃,是身心澄澈的代名词。

乌斯藏是佛教大国,修行者不少都求洗尽铅华,练成一颗琉璃心,在此风气下,他们的琉璃件需求很大,匠人心向佛法,打造出来的作品精美,寄托着他们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种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