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一百二九章(3/6)
当时人们都嗑五石散,待瘾症发作,浑身上下奇痒,连最柔软的丝绵都穿不住,更别说是皮袜了。
直到三国后,足袋的款式才有所改进,出现了丝袜,只可惜都是观赏价值大于保暖价值。
高长松这个毛袜就不同了,羊毛所织,保暖性一流,穿过的人都说脚上暖融融的,有这样一双毛袜,敢冬天穿木屐。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售价还不贵。
高长松:当然不贵了,已知,一只羊身上的毛能够织7到8件毛衣,这还是在毛线不掺麻的前提下,那请问,一只羊身上的毛,能织多少副袜子呢?
现在羊毛价格还低,价格等于白送。
于是高长松只要出人工费就够了,实际上,眼下人工费真挺便宜的……
眼下,挡在高长松面前的不是销路,而是怎样更多产。
再回到热炕头体验店,自打高十二郎的名字从第一个人口中脱出,钟离珺就竖起了耳朵。
他脑子转得快,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高长松的最新成果,随后与有荣焉地点点头,又叫店小二道:“再来十二盘东坡肉。”
店小二听后嘴都笑开了,邻桌的人侧目,呢喃道:“乖乖,真能吃啊。”
不仅能吃,此刻的钟离珺身上萦绕着金钱的光芒,这东坡肉价格是真不便宜,高长松深谙市场价格,他那儿的猪仔比市价高几成,顺德楼又花高价买了东坡肉的方子,层层剥削之下,这肉的价格还挺高。
他吃东坡肉时有人好奇道:“郎君从何处来?”
下一句话似乎有些没头脑,只听他道:“我像是见过郎君。”
说话的乃是镇上人王崇霄,是一名剃头匠,他这人颇有情趣,每做九日就要休息一日,这自定的休沐日与官员肖似。
王崇霄的小摊就在金沙江旁,高长松头一次摆豆腐脑的摊就在那。
钟离珺说:“我曾来过这镇上,当年跟往长安去的贡船一同入此镇,在此过端午节。”
王崇霄立刻抚胡须道:“原来如此,小老儿当日正带女娘去江旁凑热闹哩。”
钟离珺这长安人的身份引得在场人关注,热情好客的乌斯藏人给他推荐镇上最好的酒肆:“我们这的特产是白酒,想来您应该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