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一百三一章(2/5)
这水果,远在乌斯藏的高长松是享受不起的,除非他愿意从商城兑换。
那他平时能接触到的水果有哪些呢?
首先是楂、梨、杏、梅。杜甫在《竖子至》中留下这样一句诗“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就一段,却提到了四种水果,这还是住在茅屋中的贫穷杜甫写出来的,可见在唐代,这四种水果是比较常见,能够走进万千百姓家的。
别的不说,就梨子,在乌斯藏卖得都很便宜。它是唐代北方的大宗水果,哪怕是河西走廊地区,都种植了大片的梨树,你看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就知道,梨树已形成了果园经济,从不落单种。
高长松买来的紫梨,是这年头比较常见的品种,体型大、甜脆爽口,听老农说种起来也简单,这梨苗适应性特别强。
咱再看吃法,这就跟现代不同了,这年头流行吃蒸梨,这种吃法十分洋气,听说还是从长安传来的,你想干啃也不是不行,就是很土老帽。
高长松不大在意这事,但高香兰她们还是比较从众的,觉得蒸着吃更有牌面,高长松让她们啃,还有些抗拒。
高长松想到冰糖雪梨不也是蒸煮的?这么吃还有清火降温、润肺止痰之功效,也就随她们了。
除了梨之外,还有益州盛产的柑橘,也是常在他家桌面上出现的水果,暂先按下不表。
干完饭后钟离珺放下筷子,高长松赶忙给他塞了个脆梨。
他刚才抽空问钟离珺“吃熟的还是生的。”硬生生从对方含糊不清的“呜呜呜”中听出“生的”答案。
他忧心忡忡地问“怎么样?吃饱了吗?”
十分担心远道而来的友人被自己饿着!
钟离珺的回答又很哲学“我已到了可辟谷的阶段,吃与不吃对我来说是一样的,我吃是因为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眼下这些已给我带来了足够的快乐,那便够了。”
高长松翻译了一下心说好家伙,就是你想吃可以吃到天荒地老是吧?
他想来想去,既然钟离珺没说要多吃,那就按照这量准备好了,反正自己最近时间不算少,多琢磨些新吃食对他来说比什么都好。
高长松看妹妹们一个个都没离场,全眼巴巴地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