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

第1987章 有些神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987章 有些神化(2/4)

少,三次坑道发酵技术要投不少钱的,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大家更多的还是采用建堆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一年虽然少种几茬,多种点就是了,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为蘑菇工厂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次发酵技术,国内发展比国外晚了差不多二十年。

真的是国内人搞不出来吗。

显然不是。

蘑菇工厂推广也很晚。

其实就是因为反正有的是地,有的是人,谁都不想投入太大。

很容易理解。

一年生产同样多的蘑菇,多投和地皮和人力或者投入蘑菇工厂。

投入蘑菇工厂早期的投入巨大,后期的维护也巨大的,收益还不如多投地皮和人力。

怎么选择,明显的事。

张如泉把资料翻了一遍,“小易总的意思是……”

他都知道下面的工作怎么做了。

小易总提出的难点,都解决了,资料上有详细的方法和数据。

项目算是结束了?

易飞说道:“尽快将技术完善,小规模生产出来试种,技术没问题,至少咱们山洞里和基地大棚的双孢菇先用上这个技术。写文章,在专利申请后,发表出来,扩大各位老师的名声,提高丽飞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的影响力,这个项目以后,公司准备研发全自动温室,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蘑菇工厂化。”

他也没准备在几年内实现蘑菇工厂化。

就是投,也是少量投资。

做个样板而已。

哪怕搞出来全自动温室,那个也不难,现在投入蘑菇工厂化,收益远不如山洞。

现在人力便宜啊。

山洞又没有租金。

几个人对资料上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

张如泉他们都有一种茅庐顾开的感觉。

可以说,一个月来的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再经过一个月调整,就可以小批量生产了。

周桥叹息道:“小易总真是人中龙凤,这都能想出来。”

是不是易飞想出来的不重要。

他把资料写出来了,就是他想出来的。

至于这份资料怎么来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从1987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