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回忆小插曲(七)(4/4)
,严肃内向;内心却充满激情、渴望的群体。这是人类性本能和社会伦理道德相互冲突导致的结果。
一些人无奈地选择“闷骚”的原因是,在现时的社会,仍然有这样的潜规则:要受人尊敬,一定要远离“骚”的形象。“闷骚”的“闷”只是一种无奈的伪装,是一个假面具。当脱离社会视线“监督”,置身一个确认安全的私人小天地时,就可以抛开“闷”这个假玩具,让“骚”的本能得到释放。而且,“闷骚”的人“骚”起来时,往往会比一般人更强烈!原因很简单,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过:越是本能的东西,对它的压迫越大,它反弹的力度就越大。同学之间说一个人好就说“闷骚”,而说一个人不好,就说“闷”。
确实,我完全被“闷骚”的含义折服了!甚至,我向往“闷骚”了!
因为,历史上的不少人物都是闷骚的,如达·芬奇、康德、金岳霖、钱钟书等等。现在的流行明星也有闷骚的,如周杰伦、李亚鹏,就算是动漫《网球王子》中的国光和真田弦一郎都是闷骚的人才!你说,我的心如何不为“闷骚”所动?
最后,我测了一下那个关于“闷骚”的题目。原来,我真的是个完完全全的“闷骚男”呀!闷骚指数为99%!噢,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了。
的确,从小到现在,一般与我初次见面的人都会觉得我很文静、斯文、寡言少语。可是,与我真正玩过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很“二”的、傻呆的、疯乱的、不单纯的孩子。这也反映出了我内心的脆弱,因为怕陌生人的伤害,所以只会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显露本性。
显露的本性越大,证明我对这个人越没有戒心,完全地相信不会被伤心。
闷骚,有时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心而已,不一定是欺骗隐瞒。只喜欢在自己在意的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这就说明了自己在意的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很高。因为,不是人人都能见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你一本正经的外表掩饰不了你一颗闷骚的心!”看完这句话,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