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不要小气(4/6)
吗?”
陈耕给她解释道:“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的镍铬电池可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在产品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的时候,如何保证良品率和控制住成本,至于技术方面其实问题是不大的,你说,这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
丁若烟皱着眉头琢磨了一下,觉得陈耕说的似乎也确实是有道理,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提供的镍镉电池的技术资料已经十分完整而且成熟的情况下,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产品从实验室生产模式转换到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相比于摸索着开发镍铬电池的技术,生产的技术难度确实要低的太多了。
在产品本身不需要研发的前提下,或许真的如陈耕所说,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如何实现工业化量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自己似乎确实是没有必要为给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提供的工程和技术人员的高额补贴而发愁了。
没错!
就是这样了。
“你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只要产品合格且保证成本不超过我此前告诉你的价格,就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陈耕接着说道:“我倒是认为,你与其担心那200万不够用,还不如琢磨一下产能规划的问题——有了thkbook和摩托罗拉的订单,你再去打开注入对讲机、无绳电话之类的电子产品的订单,你觉得会很难吗?
我倒是觉得,你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琢磨一下,如何想办法将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这些技术人员留下来——前期你可以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买电池的技术,可以后呢?你总不能自己不掌握技术吧?”
丁若烟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啊,在半年左右就能将镍氢电池量产的前提下,钱似乎是最不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三天很快过去,当陈耕和丁若烟再次来到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时候,张少明代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出了他们进行技术转让的价码:100万的技术转让金,另外为了帮助丁若烟的公司尽快完成量产,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这边可以提供1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协助和技术指导。
100万的技术转让金贵吗?
不便宜,但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