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1/4)
大魏皇帝曹叡亲自率兵东征,大破吴军,致使孙权撤军,成功化解了魏国东面的危机。
此时,曹爽又赶紧献上一计,怂恿曹叡直接摆驾长安,在西境帮助大将军司马懿共同抵御蜀军。
其实,曹爽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无非就是觉得没有了东吴援军,蜀汉即使拥有诸葛亮这般军事天才,但经济基础上的天残弱势,致使最终的胜利,大概率还是属于魏军。
因此,曹爽想要跟随曹叡一道,奔赴西面战场,趁机抢夺最终的胜利果实。
曹叡对于曹爽的这些小心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曹叡以身体抱恙为由,决定班师回朝,并告诉曹爽,东吴的大军已经撤回,诸葛亮此时孤军无援,已难成气候,相信凭借着大将军司马懿的韬略和战术,一定可以粉碎蜀军的北伐阴谋,并写信给司马懿,让整个魏军大营沉住气,按兵不动,并专门派使臣持杖节立于军中,禁止有士兵冲动应战。
身体抱恙是借口,也是实情。
破吴归来后,曹叡的身体已如风中残烛,即将走入人生的尽头……
和曹叡一样生命如流星般摇摇欲坠的,还有蜀军的诸葛亮。
收到皇帝的回复后,司马懿心情大悦,因此大摆宴席,热情招待了来自蜀汉的使者。
席间,司马懿询问使者,诸葛孔明近来起居饮食如何?一顿饭能吃多少米。使者回答道,三四升米。
司马懿又询问诸葛孔明平日是如何处理军政要事的?使者回答说,蜀汉军中,凡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由军师亲自批阅。
一番话问下来,司马懿微眯双眼,捋着胡须,不禁感慨道,“诸葛孔明,人之将死啊!”
使者听闻后,双手发抖,差点握不住筷子,然而,等到他回去蜀军大营时,第一时间听到的,居然就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噩耗。
依据诸葛亮生前的嘱托,蜀军将领秘不发丧,整军撤退。
后来,等到魏军追击至诸葛亮的营地时,早就已经人去楼空,然而,在看到蜀军在营地里精心布置下的堡垒和机关时,在场的魏军无一不感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对于司马父子来说,诸葛亮的溘然离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雄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