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标」

第153章 阅兵前夕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53章 阅兵前夕(3/5)

忘,他还想着用的南洋做桥头堡,到时候为船队提供补给,岂不美哉?

朱元璋当下摆了摆手,笑着说道,“那是你的事,只要你不往战场上跑,怎么打都随你,反正你也不会做那赔钱的买卖,但是咱可说好了一点,这些使臣,你可不能随意吓唬,到时候都跑到咱这里哭诉,咱可没有空理他们……”

朱元璋这是话里有话,在他的眼里,自家儿子毕竟是年轻气盛,又是个聪慧异常的天才,这种天才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容易骄傲。

如果这一次,朱标说了什么的话,让那些使臣感觉了出来,回到家中整军备战,到时候再打,那可要多死上好多儿郎。

朱标也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象牙小算盘,看着奏章上的表格,微微一算,便喜笑颜开的说道,“爹,佐世堡又拉回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跟着李景隆和常升的船队一起回来!那吕复也跟着回来了,还说要送上神物……”

朱元璋自然是眉开眼笑,狠狠的搓了搓自己的手掌,“这可真是个肥年,往年都是紧巴巴的,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怕明年打仗银子不够,今年可倒好,你小子是真能划拉,这个白银一船一船地往回拉!”

朱元璋顿了顿又说道,“吕复?那个老郎中?他能有什么神物,他也就能鼓捣出那点缺德东西!”

在朱元璋的心里,福寿膏那种东西怎么可能是自家儿子搞出来,一定是那姓吕的老郎中研究出来,这姓吕的都没有好货,好在是去了倭寇的地界,也算是人尽其用。

朱标摆了摆手,笑笑没有接茬,而是开口说道,“不止这点银子,当时儿子还往窝岛上送了一船的棉花种子,这是一块儿回来的,还有将近二十几万斤的棉花,今年第一年种,种的不是太好,明年估计会更多一些……”

“好好好!”

朱元璋听到这么多的棉花,比听到银子更加高兴,因为这银子花不出去都不如个铁疙瘩,但是是棉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

大明的卫所军,穿的可大多数都是棉甲铁衬,外边的棉花经过千锤百炼,也会变得坚硬异常,上面再钉上铜铆,里面加上铁衬,才能保着兵士们在战场上活下来。

朱元璋来到自己的御案前,从怀里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永乐大帝: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