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第160章 第 160 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0章 第 160 章(2/7)

讲出来,把事情说出来让大家伙儿评评理,看看到底谁才是最值得唾骂的那个。

在座各位除了本地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徽州那边过来的,南方多丘陵,那个路是真的不好走,他这个走惯了平地的人猛然来到这边儿很不喜欢,大白天的走路都要防备着平地摔,可见这边的路有多不好走。

咱经商不能一直这么翻山越岭,路不好走,咱就和朝廷合作,先想办法把路修了,这叫苦在当代功在千秋,子孙后代提起来都面儿上有光。

修路的时候规划好修哪一段,动工之前在路边立个功德碑,哪个大好人出了多少银子都刻在碑上,让走在路上的行人都能瞻仰他们的功德。

隆禧越说越觉得可行,这法子不是他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他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种法子,反正后世不少地方还用着。

不是单独哪个人发大财衣锦还乡回馈乡里,而是一群人每个人出点钱来为家乡老百姓做点事儿,人多力量大,也不至于让某个人出太多钱弄得人家心疼。

最重要的是,人都有攀比心,这种时候太抠搜可不是什么好名声,抠抠搜搜的名声传出去,将来想改头换面都难。

人嘛,哪个不好面子呢。

旁边的商人们下意识觉得这话有点不对劲,可是仔细一想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干他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名声,要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平时遇到灾年也会搭棚施粥接济乡里,也不指望乡亲们能还给他们多少,主要就是花钱买名声。

修桥铺路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没干过,可那都是一座桥一段路,再怎么也花不了几个钱,纯亲王这话里话外怕不是想让他们把整个大清的路都给修了,他们又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哪儿有那么大本事?

别夸了别夸了,他们真没那么多钱捐给官府。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他们也要养家糊口,总不能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对他们不公平啊王爷。

平时出点小钱接济乡里也就算了,这一下子就让他们掏空家底,他们又没犯事儿,干什么待遇跟抄家一样,皇上圣明,王爷圣明,咱可不能这样。

宴席上吵吵嚷嚷,一时间跟菜市场也无甚区别。

纯亲王是知难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