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第163章 第 163 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3章 第 163 章(2/5)

多人谁容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容易吗?

还偷税漏税,有本事他们就别走大路,看看是小路上的劫匪好相处还是税关的吏卒好相处。

两相对比,当然还是交税更安全。

正儿八经的走官道入关之时交钱,绕小路不光可能被逮到重新交钱,遇到劫匪后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他们只想挣钱,没想把小命儿一起送出去。

经商不是人过去就行,最重要的是货物,人可以委屈委屈东躲西藏,货可没法和人一样躲,有官道走已经很不错,让他们靠肩膀把东西从江南背到蒙古,大老远的还不如死了算了。

时间就是金钱,有时候同样的东西隔一天就能卖不一样的价钱,要是绕路的利益不足够让他们冒险,他们当然不会冒这个风险。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天下不安宁,官道上的关卡也松,只要打点得当就能省下一大堆钱。不像现在,朝廷管的严,他们抄小路也不安全,就算运气好没遇见劫匪,路上耽搁的时间也不值得他们抄小路。

累死累活还那么大风险,真的没必要。

大清是满人入关统治中原,满人精于骑射不习舟船,而且水路不如陆路安稳,逆水行舟的时候不光慢还有翻船的危险,所以就算没有水患,水运也渐渐失了以往的风光。

朝廷的驿路、铺路以陆路为主,即使在有水驿、水铺的地方,同时也设有陆驿、陆铺。

商贾运货首选官路,在水路不通的地方,为了不让全副身家便宜了那些山贼劫匪,大部分都只敢沿着官路走。不过如果有可以抄近路的小路,为了节省时间,还是有部分人会放弃安全的官道选择路途更短的小路。

而有水路的情况下,为了成本考虑,水路才是首选。

商人最会精打细算,正常情况下水路的价钱比陆路便宜,他们就选水路,而逆水行舟时速度慢,他们就换成车马

不修路的人不用考虑修路的成本,朝廷得考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每年要花钱的地方那么多,处处都要精打细算,不可能说修就修。

“三哥你是不知道那些坏掉的官道能坏成什么样,别说过车了,连人走过去都难,官府不上心,路边种的树都被周边百姓砍回家当柴火了。”隆禧喝口水润润嗓子,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