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商议封赏(2/4)
暂时只选出了六部的堂官与内阁的四位辅臣。
吏部尚书王子腾、户部尚书林如海、兵部尚书宋应杰、礼部尚书张和泽、刑部尚书刘威、工部尚书钱华。
内阁之中,林如海任了首辅,王子腾任次辅、张和泽、宋应杰为辅臣。
新人都是从各部侍郎里面选出来的。至于其他的官职,贾玠也准备由各部副手或者下官中选出直接晋升。
由于数量比较多,又过于繁杂,贾玠在选出内阁辅臣之后,便交给他们去做了。
还有各位武勋的封赏,贾玠只是提出了封赏的规格,至于封号还有赏赐,贾玠也交给了内阁处理,之后上书由贾玠批阅就行了。
京营的几位提督,贾玠直接封了侯。城外的总兵也都给了伯爵的爵位。其他的子爵、男爵不等。
反正只要是跟着贾玠的开国一脉,都封了贵爵、
牛犇贾玠没有封赏,不过给牛继宗恢复了祖上镇国公的爵位。
开国一脉封赏商议完后,崇明一脉的爵位,贾玠有些为难起来。
毕竟很多崇明一脉都只是传了一代,有的还没有往下传,爵位都很高,实在不好再晋爵。
贾玠最后给了他们加袭一代的爵位。
贾玠知道很多崇明一脉跟着三王起事,就是因为三王准备恢复前朝世袭罔替的爵位制度。
毕竟大楚的爵位太苛刻了,头前父亲还是国公,下一代直接成了一等将军。不过贾玠准备将以后满清的爵位制拿来用。
不再直接降爵了,要一代一代的降,国公最多能承袭26次,直接降到恩骑尉便不再降了,可以保留下去。
这样不至于以后满朝都是公侯,也不至于以后子孙家业败落太快。
与史鼎、牛继宗、韩勇。刘明等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几人对此也都表示赞同。
毕竟公爵能承袭26代,那也是几百年后了,更何况后辈子孙要是立功,还可以晋爵。
一切商议完毕后,文官的官职已经确定,武将的爵位也定的差不多了,就等着贾玠登基后,就可以下旨封赏了。
贾玠让众人离去。自己去了凤藻宫,准备去看一下元春。
因为三王的动乱,隆德帝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