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授官(1/2)
四月二十八,是朝廷授官的日子。
张清远早早起床,吃过早饭,便到了吏部。
吏部尚书先是宣布了此次朝考的成绩。
朝考就是对二甲进士的考核,成绩优异者选为庶吉士。
不过庶吉士不算官职,只相当于翰林院实习生,工作三年后,再次考核才能确定是否可以转正,如果转正不了,会安排其他职位。
当然,就算是实习生,也是进士们趋之若鹜的职位,因为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那这辈子要当一品二品大员的愿望,基本上是没戏了,毕竟,谁当官不想着往上爬呢?
呵呵呵,不过还真有例外,我们的张大人就不想。
好了,言归正传。
然后,吏部尚书又宣读了授官的旨意。
授一甲第一名陈亮为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二名张清远、第三名王询为翰林院编修,二十名朝考成绩优异者授为庶吉士,剩余的均安排了官职,从六部官员到知县不等。
所有进士能这么快就被授予官职,跟去年朝堂动荡,官职缺口大有很大关系的。
一般来说,除了一甲二甲进士可以很快选上官外,三甲同进士们的选官之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关系的还行,没关系的就得等了,如果没有缺口的话,就得一直等。
不过这几年朝廷的职位空缺不少,进士们都能很快授到官,所以三年前的苏长宇才会那么快排到一个县丞的职位,当然也跟苏长宇当官的大伯有很大关系。
最后,吏部的官员按照官职,给众进士派发官服。
至此,甲未恩科的进士们就可以称之为大人了。
各位大人们各自去换上官服,先是朝着皇宫方向行了三跪九叩大礼,以谢皇恩。
然后在吏部官员的带领下,身穿官服,按照名次排好,去往国子监。
国子监有一处地方是专门为每届的进士立碑的,要不怎么说青史留名呢。
一群身着官服的大人们,列着队,浩浩荡荡地行走在京城的大街上,自然引来了群众们的围观。
“快看快看,那个站在状元后面,稍微老一点的就是榜眼大人!”
“哎呀呀,果然看起来和善!”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