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76章(1/5)
杨问带着内阁首辅王振突然来访。
昨日蒋文昭才大张旗鼓地鼓动她出面,借由王鳌贪墨赈灾银子贻误救灾时间一案弹劾王振,“趁热打劫”地扳倒这棵大树,这下正主就直接找上门来了。尽管冷处理了蒋文昭,但面对王振,臣寻仍觉十分窘迫。
身处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即便未真正参与,但每每都要被裹挟进朝中的派系之争,实在烦不胜烦。
王振是臣寻得罪不起的人。
他是辽王那一代人,是先帝父亲的幕僚,后来更被指定为先帝的辅政大臣之一。做到内阁首辅,朝中蝇营狗苟四十余年。先帝在时,不管朝政只顾享乐,王振是内阁首辅,诸事他一人说了算,时人称其为“权相”。
本来如果太子没有意外落水病故,王振十有八九能左右未来的帝王。但就一晚上的时间,阴差阳错,臣寻进了宫,转天,皇位就换了个王振最不希望的人坐。
按制,遇到王爷,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新君做王爷的时候,王振可没少给肃王难堪。
只说一件事情。
肃王不是藩王,没有自己的封地。没封地就没收入,俸禄全靠朝廷发放,不止养自己和家人,还要养奴仆,开销极大。他本来年禄是白银五千两、粮食五千石,加上先帝对他时不时的赏赐,原本绰绰有余。负责发钱发粮的是户部,背后的人是王振。某一年陕西旱灾,朝廷拨粮拨款赈灾。侄儿王鳌负责这事儿,贪墨了大量的救济粮款,导致百姓饿死许多,差点发生民变。陕西知府为自保,一封奏折状告到京中来。户部尚书急忙找到王振问怎么办,王振直接就叫户部克扣了肃王的年俸用去弥补侄儿造成的亏空。谁知道户部和王党这一扣就扣上瘾儿了,此后年年至少都要将肃王府的年俸扣去一半。一扣五年,肃王府越来越捉襟见肘,后来穷到冬天连炭都烧不起了,堂堂王爷冻得打摆子,缩成了鹌鹑。肃王无法,东凑西借了五百两银子买了尊佛像,为表诚意,也是为了让这价值五百两的佛像看上去更值钱些,他特意上护国寺去恳请请方丈大师开了光,然后亲往王振府上送礼讨好。结果王振连门都没让他进,直接叫肃王吃了个闭门羹。
肃王做了皇帝,王振的担惊受怕可想而知。
而后来新君的一系列行为,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