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难搞也得搞(2/3)
徽雁鹅、皖西白鹅,群众称之为“四季鹅”等。这些地方品种不仅自然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而且蕴涵着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但是,由于我国的养鹅业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副业的形式存在,以放牧为主,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较低,不少品种尚未经过科学、系统的选育,品种内生产性能个体间差异较大,缺乏一致性。此外,由于长期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我国鹅品种中多数鹅种有较强的就巢性,产蛋少,如狮头鹅、安徽雁鹅就巢性强,年产蛋只有25—35枚。
养鹅业是我市传统的特色产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雄厚的技术基础,有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有需求旺盛的市场,就是缺少理想的优良品种。为了提高养鹅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1990年我市引进四川隆昌鹅(即四川白鹅),进行开发利用的研究,1996年在扬大畜牧兽医学院赵万里教授的主持下,扬大畜牧兽医学院和原市多管局(现为农业局)开始用生长快、产蛋多、无就巢性的隆昌鹅与肉质好、产蛋多、无就巢性的太湖鹅以及皖西白鹅进行杂交试验、配合力的测定,选择比较优良的组合进行反交、回交,再筛选一个最佳组合,进行世代选育,到目前为止已进入第六个世代。同时围绕扬州鹅的选育开展的“相关基础性研究、探索新的育种理论和方法”、“扬州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鹅的营养需要与消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仔鹅血浆中部分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生长性能关系的研究探索”、“扬州鹅染色体核型、带型分析极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鹅的疾病综合防制技术的研究”等十一个方面研究试验。扬州鹅的选育被省科委列为“八五”、“九五”攻关项目,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艰苦工作,育成了新的地方优良鹅种,2002年8月通过省家禽品种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扬州鹅。
生物习性
作为季节性繁殖家禽,鹅的繁殖性能受季节影响较大。扬州鹅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鹅品种,其繁殖具有典型的部分长日照型特点,因此对扬州鹅的繁殖进行光照调控具有重大生产意义。[2]
特点
1、扬州鹅的特点。扬州鹅是我国首次利用国内鹅种资源育成的新品种,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