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取南阳(2/3)
,在平坦的南阳盆地上不是曹军的对手,因此不得已之下只得坚守樊城。
好在曹操没有水军,当年又急于求成,在水军没有训练好的情况下贸然进攻荆州,被张武在汉水之上坑了两次,损失了二十万精锐大军。随后双方一个屯兵宛城,一个屯兵樊城,一直对峙了十几年。
关羽这个五虎大将之首这么多年来一直镇守樊城,一方面是利用其威名震慑宛城的曹军,另一方面也是隐晦地表达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有关羽在离襄阳很近的樊城手握兵权,刘备在襄阳就是绝对安全的,免得有些人胡思乱想。
现在张武有骑兵了,而且还在关中之战击溃了魏军的骑兵主力,因此再也不怕跟魏军打野战了。
这就相当于在边路打赢了一波团战,顺便拆了对方的二塔,但边路的高地不好上,于是在经济比较占优的情况下,准备在中路进行强推。
从华夏的地形上来看,北伐中原最近的一条路也是出南阳直捣许昌。
宛城和许昌之间的路程不到四百里,且一马平川,骑兵从宛城出发,两日之内便可到达许昌。一旦楚军占据了许昌,那洛阳的曹丕要么赶紧逃亡冀州去,要么就被楚军东西夹击给堵在洛阳走不了。
谷襍
可以说,只要打下宛城夺回南阳,则潼关根本就不需要去打,只需要切断洛阳与东面豫州、徐州、青州的联系,则魏国有可能马上就会土崩瓦解。
曹丕和魏国的一众高层们也知道这个道理,知道宛城的重要性,因此从潼关抽调了十万大军分别增援到宛城、许昌和汝南,这三个地方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可以互相支援,互相配合。
曹丕让曹真和曹休守潼关,曹仁又回到汝南守豫州,司马懿、张颌、李典、许褚、夏侯霸等人皆到宛城协助曹洪守城。
经过于禁投降一事之后,曹丕又开始提防这些外姓大将了,连号称最忠于曹氏的外姓第一大将于禁都能投降,还有谁是可靠的呢?
因此魏国的兵权又全部牢牢掌控在宗族大将手中。
宛城的“宛”字,在古代就是“四方高中央低”的意思。春秋初期,楚国在这里建筑了城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
宛城对魏国来说非常重要,只要能守住宛城,则中原腹地就是安全的,魏国就还能再支撑上几年,几年之后说不定就有转机。
但有些城池不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比如长安城,如果你不敢出城野战,再高大的城墙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