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三祖传奇」

第24章 嫘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4章 嫘祖(2/4)

,词义一样时,它们就共用相同的部首或部件。比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最后一种叫假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字虽不同,但字意是一样的。比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仓颉和沮诵因为造字这个巨大的贡献,被姬轩辕提拔为部落的左史和右史,专门负责部落的文化工作。

沮诵后来根据黄帝的指示,将文字进行了整理和统一,发明了云书,后世甲骨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你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字?”轩辕很感兴趣。

仓颉用棍子在地上写了一个字“蠋”:“这种虫子是在蜀山上发现的。”

后来生活在蜀山一带的西陵氏族人就自称为蜀山氏,专门养蚕的人称为蚕丛氏,意思就是“把蚕集中起来养殖的人”,他们成立的方国称为蚕丛。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这么描写道。

“你随我去西陵氏走一走,这样聪明的氏族一定要好好交接,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过来。”轩辕对仓颉说。

“路途遥远,充满艰险,首领就不要亲自去了,我代你走一趟即可。”仓颉劝道。

“交朋友一定真心、诚心,以心换心。”轩辕说道,“我轩辕氏现在还不够强大,只有团结更多的部落才能扩大自己的发展。”

轩辕带着仓颉、岐伯、大鸿、力牧一起出发。

几人一路上的辛苦就不细说了。

西陵氏居住的蜀山生长着一种落叶乔木,叶呈卵形。树上生活着一种毛毛虫,很小的时候黑黑的像蚂蚁,不断吃桑叶后变成白色,最后开始吐出蜘蛛丝一样的丝线,但它的韧性比蜘蛛丝强多了。虫子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

一次,西陵氏的首领嫘祖在山中摘野果时,看到白白的虫茧,她突发奇想:这东西要是能吃多好啊。于是她摘了好多虫茧回家。但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吃。她想,煮熟应该可以吃吧?

嫘祖把虫茧放进陶罐里,加入水放到火上煮。煮着煮着,缠绕在虫茧上面的丝线开始散落下来,她用木棍把丝挑起来,绕到棍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中华三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