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得偿所愿(4/4)
论伐齐谋略。
聚集在这里的都是谋臣和名将。
宇文邕:“各位爱卿都是经验之士。
寡人虽也有目览群书,研究《孙子兵法》,但无作战经验!
爱卿们都把心中谋略都说出来听听?”
宇文邕说完,对宇文护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摄政王曾跟随太祖多次参加战役!”
宇文邕说着对天空拱了拱手,表示对自己的父亲宇文泰崇敬。
“摄政王对作战这一块儿还是有经验的。
说说你的作战计划?”
宇文护看了一眼宇文邕笑笑,说道:“在场各位,要说有作战经验的莫过于国公爷杨老将军!
本宰还是想听听老将军的看法?”
杨忠见宇文护把球踢给自己,也就不加谦让。
他站起身对先是对宇文邕拱了拱手,又对宇文护拱了拱手。
一副知礼不恃功自傲,且也不为阿谀奉承而弯下英雄腰。
“谢摄政王抬爱,给老臣谏言机会!
老臣以为,既与大突厥联盟,理应派一支军队北进,与突厥汇合,从大齐北域攻打恒州、燕州及幽州。
这支军队不易多,最多两万人足矣,这样北进也不会引发齐国的探子注意。
第二路军,应以派遣十万,直攻洛阳,且声势浩大。
那么还有一支中路军,老臣以为还是由摄政王亲自帅众,兵分两路,以三分之一的军力猛烈功打晋州,再以迅雷之势前往晋阳。以报前车之覆之耻!
南有洛阳声势浩大,北有突厥来势凶猛。
想来中路军,摄政王的压力就大大减弱。
毕竟大齐必须调集军力分南北两路抗衡,但也会分一些兵力去支援段韶。
毕竟晋阳是高齐的龙脉所在。
但高演和高湛定会以为段韶一定能守住晋阳。
这是老臣的分析,不知各位同僚都有何不同看法?
各位但说无妨,咱们先议,最后决策权在于皇上与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