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汉帝在,哪来的三国」

第133章 提前实行科举制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3章 提前实行科举制度(2/3)

文武站立两边。

刘浩扫一眼文武大臣。

这么多大臣之中,估计只有诸葛亮出的主意跟刘浩一样。

“国师,考察的情况,你也已经知道了。腐败,相当的腐败啊!你有主意,让选官避免腐败吗?”

诸葛亮毕竟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也受到这个时代方方面面的局限,他提出来的办法,跟袁隗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项:岁末考试!

诸葛亮是以察举制为基础,以考试为辅助。

虽然诸葛亮的办法跟刘浩的办法有根本的区别,但至少提到了考试两个字。

这说明,诸葛亮的思想和能力,在洛阳所有大臣之中,鹤立鸡群。

刘浩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朕的办法,跟国师的办法,恰恰相反。”

诸葛亮不是很明白,相反是什么意思?

“皇上的办法是?”

刘浩激动的从龙椅上站起来,接下来他要说的这个办法,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哪怕两千年后,社会选拔人才也还用这个办法。

“朕要实行分科考试制度,以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

“具体的说,每个官职所需要的人才不同,谁要想当官,就必须具有匹配这个官职的才能。怎么知道这个人有才能?那就要考试!考试成绩符合录取要求,就有可能被录取。”

“考试之后,举行面试,面试结果通过,就被正式录用。为防止尸位素餐,每年举行一次考核,考核成绩不达标,马上革职。”

为防止唯考试是用,出现范进那种书呆子,刘浩想出了一个办法。

“朕要特别说明,考试并不是唯一一个当官的途径,现在的察举制,可以作为考试录取的补充。”

刘浩把隋朝才出现的科举制度提前五百年使用了。

科举制十分牛,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西方近代考试制度,也都是跟科举制学的。

刘浩的构思一经说出,马上引起大臣将领的热议。

“考试?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考试这么个词语。”

“怎么考?”

“考试就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了吗?”

刘浩当然相信科举制度能选拔人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三国:我汉帝在,哪来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