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掌控舆论(2/3)
些香艳的内容原本也就不在乎,顾锦行写起来自然也没什么顾忌。
《京华小报》一下就火起来,乃至一千份报纸在短短三日内就迅速卖完。书局又连夜加印了三千份,随后,这三千份也在京城卖光了。
京城卖完了四千份小报后,明弦意的管事又按吩咐,把小报样张寄往其他各地郡县。明家设在各县郡府城的分局收到样张之后,又在当地连夜刻印售卖。
就这样,宋夏的第一份《京城小报》一炮而红,火遍全国。
书局里拟定每七日推出一份新的《京城小报》,所以,报童们的这份工作是固定的。
接到各地管事传来的消息,明弦意彻底放下心来,脸上的褶皱笑得遮都遮不住。
相比于其他营生,在宋夏朝经营书报的利润并不算高。但是书报却是能够直接操纵舆论、左右人心的“大杀器”,这也是其他营生比不了的。
自宋夏立国以来,各世家起起落落,比如顾家、陆家;官场中人也更迭沉潜。
明家虽然不是超级世家,排名也不靠前,却是一直都屹立不到。这与明家自立国以来,一直独掌书肆营生不无关系。
数日后,顾锦行的第二份《京城小报》寄到京城。这一次,顾锦行在给明弦意的书信中,提出招几名有志于编书编报的书生,组建一支编辑团队。
《京城小报》每月出一期,同时编辑一些诸如《历届科考冲刺试卷》、《科考命题解析》、《科考三元文集》之类的科考应试类书籍。
顾锦行的这些意见对于明弦意来说,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冲击,要知道,像这样的想法,他从前简直是闻所未闻,
而《京城小报》在各地的热销,又让他对顾锦行有了一种更加莫名的信任。于是,对于顾锦行在信中提出的那些想法,明弦意一丝不苟地执行。
当然,明弦意也是交待他手下的管事们去执行。
至于在大半年之后,宋夏朝举国上下突然刮起一股科考应试风,而这股风潮让锦华书局的系列科考应试类书籍大为畅销,明氏和明家都跟着赚了不少银子,这都是后话了。
锦华书局招的小报童每人每月100文钱的底薪,每卖出一份小报增加一文钱,卖得越多,报童每月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