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论天下大势(2/3)
起身相送,送到门口,却见外面站在四个人,其中两人一身儒生打扮,后面跟着两个书童模样的人。其中一人身穿白色儒袍,向李铭施礼道:
“敢问阁下是否就是李铭李相公?”
李铭赶紧还礼,“在下正是李铭,不知二位是?”
白袍书生汪梓聪赶紧道:“在下是贵州人士汪梓聪,这位是我的好友,播州人程万里,我二人结伴赴京赶考,路经合州,听闻李相公事迹,特来拜会!”
听到二人是进京赶考,李铭立刻反应出这两位都是举人,便笑着说道:“原来是梓聪兄,万里兄,两位远道而来,李某不胜荣幸啊!”
差不多到了午餐时分,李铭便设下酒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两位举人公,酒过三巡,汪梓聪便问李铭道:
“李相公,我很好奇,为何你会收留这么多流民,还免费为流民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呢?”
李铭便回答道:“时值乱世,我李铭区区一介书生,所能做的,便是用心经营一个小小的寨堡,努力的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而已。”
程万里便说道:“致良知!”
程万里一句话引起了汪梓聪的注意,转而思索片刻,笑道:“这的确是致良知,看来李相公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李铭听到知行合一这几个字,瞬间明白了他们二人应该都是王阳明心学的传人,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便在贵州开始传学,他的心学在贵州一带自然有不少的门徒。便笑道:
“两位兄台过誉了,我哪有阳明先生所说的那般境界,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如今这大明,形势越来越危急,我辈不得不设法保卫家乡啊!”
听李铭说到大明的形势,汪梓聪便问道:“李相公如何看待未来大明的形势?”
李铭觉得这个话题太大了,稍作思索便说道:
“自萨尔浒之后,我大明形势每况愈下,如今已是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中满清尤为严重,崇祯十一年满清入寇,剑指竟京师,直入中原腹地,劫掠而去。李某所忧虑最甚者,便是满清已成气候,若满清改变战略,不再以劫掠为目标,而且以入主中原为目标,那便是天大的灾难了!”
李铭这样说,两人都觉得不太可能,且不说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