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规训(4/5)
让那垂下去的脑袋骤然抬起,她眼眸似火热情,连忙扯住叶盈盈的小臂开始追问,问题一个又一个不要钱似的往外抛。
看着许书凝狂热的眼神,叶盈盈相信,若是此刻有琵琶,她能直接拉着她放弃入学汇演。
本是三人并排而行,最后人流愈来愈多,几个娘子不得不拆散队形,许书凝不肯放过这个机会,挤开人群钻到叶盈盈身侧问着。她的一些问题有专业词汇,叶盈盈听不懂,但还是尽己所能地答了听后感受。
两人一人一句往雅石峰走去,就连有人掉了队也未曾察觉。
望着那两道渐行渐远的背影,温向薇眸光晦暗。
-
雅石峰在授业区最里侧,也是燕归山脉中最高的一座山,之所以被称作雅石峰是因为太学的命脉,太学石碑就在此处。
每一任执掌太学的大学士都要留下一段话刻在太学石碑,以彰其之理念。
虽是规矩,实然太学石碑目前唯有一句话,是创办太学的王骥学士所留。王骥学士因病溘然长逝后,雷大学士以代理之名管理着太学,也就没有在上留下任何墨宝。
王骥此人崇尚圣人学说,因而叶盈盈与许书凝抵达雅石峰前,视线穿过乌泱泱攒动的人头,瞧见了一句笔锋洒脱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看见这句话,叶盈盈心中颇有感叹。
这句话虽是摘取圣人学说,但也是王骥学士一生的写照。
在王骥打算创办太学的初期,遭到了无数官员的阻挠,大抵意思皆是前朝亦有举办过类似的官员学堂,最后还是成为了一缸变了质的浑水,没有任何作用。
他们当中或许有几人是担忧太学未来走向会祸乱大魏,但极大多数不过是为了垄断识文习字的权利,让知识浮留在上层。
朝堂的声音,让太宗陷入了两难,他留下一张请愿纸,只要王骥能够让朝中半数文官在纸上签字画押,太学便能建立。如此渺茫的机会,在王骥散尽家财、躬腰折膝百家游说下,终于力排万难,实现了他的毕生志向。
而他本人却在忙完这一切,还未看见完全落成的太学,未带过一届学子就累倒驾鹤西去了。看着太学石碑旁王骥的等身石像,叶盈盈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石碑上的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