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第14章 陈秀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4章 陈秀才(1/5)

沈之洲乖乖坐着,紧张又期待地等着宋清对他的文章作出评价。见人翻来覆去看了两三遍,忍不住凑过去看看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等到宋清看第四遍的时候,沈之洲坐不住了,干脆出声问:“看完了吗?怎么样?”

“急什么?”宋清老神在在地瞥人一眼,装腔作势抖抖手里的文章,不紧不慢继续看。

沈之洲没法子,泄气地将脸蛋杵在宋清肩头跟人一起看,脸颊肉都压变形了。

宋清第一次跟沈之洲去书肆时,粗略看过史册,发现这个世界拥有与他一脉相承的历史。不同的是只有西周到三国期间的历史互相重合。

自三国时期往后似乎变成了另外一条时间线。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大平朝应该正处于初唐时期,而科举制度在前朝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迄今为止约有二百年历史。

大平朝科举主要设六项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

秀才科最重策问,所考内容也以策问为主,是六项常科中最难的一个,要想通过秀才科,就必须连过五策。因此大平朝开国以来,只先帝在位期间考过两次。

明经科与进士科同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选择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

进士科只试时务策一项,一般为试时务策五道,考生需要根据圣上所给出的五道涉及或政治、或吏治、或教化、或生产等问题进行答对。

明法、明算、明书三科用以选拔明习法令、数学计算、文字训诂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多出现在地方性考试之中,在乡试中偶有出现。

乡试、会试、殿试多考明经、进士和秀才。每每考秀才科,通过的不过四五人,虽然已经多年未考,朝廷却并未明令停考。

以沈之洲目前的水平来看,通过地方性考试倒是不难,再往上就悬了。

“写到后面就开始原形毕露了。”看完最后一遍,宋清首先指出最显而易见的问题。

“嘿嘿,这不是急着去吃饭嘛。”沈之洲低头认错。

“哦,你说的那处之后写得直接不能看,简直是放飞自我。”宋清幽幽道。

沈之洲这篇文章是打好腹稿才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