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宿海码头(3/6)
,况且刘高在朝中耳目众多,想要在南宫炤面前将他拉下马,绝非易事。
李渤季老泪纵横:“朝堂尽是弄权之辈,大安何谈安定。”
说完,黯然走出了宫城。
与此同时,传旨宦官策马出宫,向着国师府而去。
宿海码头,是安王朝北方广衍府所治内的一处中小规模的港口,归宿海县管辖,虽然不大,却是沿海数百里内,最热闹的码头了。
在这个王朝没落,群雄四起,天下混战的年代里,宿海码头却因为来往船只繁多,货物贸易也十分兴旺,加上有很多外国船只停靠,官府重兵把守,从而未曾遭受战乱贫困之苦。
宿海县的居民千百年来靠海吃海,民风朴素,对内陆世界的群雄逐鹿毫不关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周而复始,偏安一隅。
这一年河六四整二十岁,是宿海县的渔民,生的体魄匀称,相貌俊朗,身长七尺五,父母尚在,下有一弟,在宿海县最富有的财主郭儒清家做工。
郭儒清做的是海盐生意,在当地口碑很好,家中不仅有几艘大货船,甚至还买下距离码头二十里外的海面上的一座小岛,专门用来生产海盐。
河六四就是在岛上做工,每天除了晒盐之外,也会和工友一起驾船出海,捕些鱼虾回宿海码头去卖。
郭儒清心地善良,对于工人闲暇时出海捕鱼并不阻拦,而且还会把自家的渔船借给工人使用,只要不误工,一切都好说。
而且郭儒清对河六四十分的照顾,甚至有意培养,岛上人都知道,郭儒清是想将来把海岛交给河六四打理。
河六四本就聪明,又肯吃苦,对于郭儒清的心意自是不敢辜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这一天,河六四又和几个工友满载而归,驾船来到了宿海码头。
码头上有着不少饭庄,渔民打回来的鱼虾从来是不愁卖的,船还没靠稳,就有人叫嚷着价钱围了上来。
船上几个都是年轻小伙子,见有人光顾,都高高兴兴的忙活了起来,唯独河六四一脸心事满满的样子。
船停稳了,几个年轻小伙子四散而去,买酒的买酒,买肉的买肉。叫卖还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