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于诸侯」

248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248(1/6)

翌日凌晨,天色微亮,宫门外早已排成队列的文武官员,随着早钟的声音响起,宫城大门打开,官员们鱼贯而入,在大殿外脱掉鞋子,在虎贲羽林的注视下,趋步入殿。

汉帝刘协正端坐在皇位之上,静静地看着下面的臣子,他其实也不经常上早朝,没有很多事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去批复。不过这是他第一次提出上早朝,而且是在曹操刚走的这个时间点,基本上所有的汉室老臣都来了。

站在前面的,除了夏侯惇和荀彧外,如杨彪之类尽是须发皆白。好在此时的礼仪远没有三拜九叩那么繁琐,也不必见到皇帝后就跪拜高呼万岁。

众臣将笏板横置齐刷刷地俯身拜道:“拜见吾皇!”

“众卿平身!”刘协朗声道,“给诸公看座!”

“谢过吾皇!”得到刘协赐座的官员再次拜道。

这与宴会不同,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有坐下的权利的,哪怕这些官员在外面都是两千石以上的重臣。汉代以忠孝治天下,基本上所有的老人都保有一定的特权,在最基层的里长,也多是由有名望的老者担任。

见到杨彪、伏完等人入座,刘协这才说道:“众卿有何事要启奏?”

堂下重臣或许还不习惯如此积极的刘协,一时无语,而前面的重臣无人说,也轮不到后面的人说。虽然党锢之祸早已是过去时,此时没有党争这件事,但是由察举制而串联起的利益体系,天生就已经站队,说事只能最前面的人说,他们也是最能抵挡风暴的。

沮俊默数了几下,看还是无人出来,他便要出列,但是在另一侧的荀彧却站了出来,他还是要维护皇帝威严的,其实此时要动的人有很多,杨彪、士孙瑞等人也都卡着时间,一是他们不是实权派,没有什么要事禀报,自然不能抢了风头,而且从现在少年心性的皇帝来说,他肯定有安排,所以他们不着急。

“陛下,中原各郡秋收尽已接近尾声,因五月蝗灾之事,致使各地皆有减产。三辅之地、弘农郡与河南郡久经战乱,百姓流失甚众,陛下下令召还百姓,减免赋税,只有河东郡与河内郡两郡赋税钱粮收入尚可,粮食可丰足各地粮仓,钱财月余之后便可运至许都。”荀彧的声音不疾不徐,似乎在讲着和他无关之事。

刘协作思索状,他若是处理一些小事尚可,但是到了这种大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不求闻达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