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远行(1/6)
第四十四章
自汝阳一战后,汝阳以及周边都尽在萧挽河的控制之下,并未出现什么叛丨乱之事。
常年战乱的地方终于恢复了宁静与祥和,便是百姓也对大邺的统治更有信心,谁料想不过堪堪半年,就骤然出了这样的叉子,于是一时间大家都想要在萧挽河的脸上看出什么动静来。
——他们什么都没有看到,没有想象中的大惊失色,也没有想象中的暴怒。
萧挽河仿佛只听到了一个事不关己的消息,连眉头都没有蹙一下,但就在那一刻,几乎所有臣工都认定,萧挽河越是风平浪静,这件事越是焦灼。
站在下面的众位大臣心里充满了小九九,先前跟随萧挽河和薛丞相的新贵们倒是不急,他们只需跟着二人想着进一步的对策就行,但是一些左右摇摆不定的人瞬间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无数的沉默之中,薛丞相向前一步,抱着笏板沉稳道:“此事却是蹊跷,汝阳那边的守卫大军到了今日也并未爆出这个消息来,怎么反倒是荥州太守突然差人送来了这一消息,实在令人无从考证,臣认为此事可先派黜陟使前去考察,再行进一步计划。”
“薛相公此言差矣,荥州太守之所以差人禀告天听,正是因为流民不断往荥州涌来,如今荥州城中亦是一片混乱,甚至影响了荥州百姓的生计,这才急急上报,力求朝廷支援,难不成薛相公要独断专行,拖延时间,不以百姓安危为重。”
站在殷珏身后的左丞相赵路反唇相讥。
两位丞相当朝争执起来,虽不是第一次见到,但大家不由得打起了精神,生怕一会儿殃及到无辜。
薛敏钊紧握笏板,义愤填膺道:“臣不过是觉得此事的来龙去脉尚未可知,先行着人打探不该如此吗?若其中有诈,也可有所应对,赵相公何必倒打一耙,况且臣之忠心,天地可鉴。”
“行了。”
珠帘之后,崔太后揉了揉被吵得生疼的两鬓,不耐烦地道:“你们这些臣子,在朝堂上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一个个的都给孤拿出对策来再说,赵相公,你先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赵丞相向前一步,弓腰道:“回禀太后娘娘,臣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乱党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