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 219 章 番外2:青州(2/5)
只拜首辅不拜小盛大人,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小盛大人坚持,他是铁骨铮铮的军营汉子。倒也不是说文武殊途,只是他作为一个正经的武将,被百姓当成文途领路人来对待,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但是这让人家正经的文人领袖心里怎么过得去啊。
盛昭才不干这么招人恨的事情。
不过平心而论,青州的文教事业虽然有了飞跃,但这只是针对青州本身而言。要是放到整个盛朝来看,青州也就是中等偏下偶尔偏上的水平。毕竟把时间拉到上下一百年,哪个州府城池还没有出过几个名人雅士了。
青州真正耀眼的在于,在农学一道颇有建树。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盛昭当初新粮新种试验的影响,青州人对改良培育粮种有着近乎偏执的热情。关键他们其中的不少人还真有天赋。有热情有天赋,事情不就成了嘛。不仅如此,跟农学相关的农具改良更新、家畜养殖繁育,他们也都没有落下。
在璟帝执政后期和盛晏执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州几乎是作为盛朝的育种培新基地存在着的。
除此之外,青州的官场也是盛朝当时难得的,高效执政的同时又保持着廉洁清明的官僚体系。
最初的青州确实是百废待兴没错,但是这也有一点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的好处。青州的许多制度都是凌首辅和盛昭带着州府一群官员敲碎了原先的顽固糟粕,一点一点重新建立起来的。这其中就包括青州的官场。
凌首辅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了他治下的官员,且这种良性的影响在一代代官员的传承守护下,不仅没有因为凌首辅的离开而散漫,反而愈加坚强。
而这些,恰恰是凌首辅和盛昭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们只是开路人,真正把路扩宽铺远的,永远是青州自己。好在,青州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
青州的山水花树没有,青州的男女老少更没有。
在凌首辅卸任回京的那一年,青州万城空巷为凌首辅送行。
他们没有送万民伞百家布,他们只是给凌首辅精心挖取了青州山顶和地底的两捧青州土。
凌首辅,是他们青州的大地和高山,永远庇佑着青州这一方水土和百姓。他们也永远像尊崇青州的大地和高山一样尊崇凌首辅。
凌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