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天下一统(3/4)
次策士入齐,嬴政也摸透了齐国的现状。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奢靡的齐国贵族已把国力消耗一空,在位的国君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享乐一日便是一日。
荆轲刺秦的理由,足够让齐国装聋作哑。
始皇二十年,秦军从原赵国境内渡过易水,灭燕。
始皇二十二年,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也迎来了它最终的命运,被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灭魏而建东郡。
至此,天下七国只剩其三,齐国还在醉生梦死,楚国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六国说灭,也就灭了。
嬴政的每一步似乎都没有走错过。
当然,后来嬴政攻楚时用错了人,被楚国项燕大败一场,是他的失误,但六世之余烈撑得起他这种小小的失误。
六世之余烈要的是大气魄,大胆略,是气吞天下的豪情壮志,是孤家寡人的踽踽独行。
而不是战术上的每战必胜。
嬴政旋即启用王翦,发兵六十万,以倾国之力灭楚,楚地变成了一个个的郡县,曾经的封地消弭一空。
至始皇二十六年,没什么抵抗能力的齐国覆灭,由此前推到大秦灭韩,刚好十年。
只是算上挑动燕赵开战,夹击赵国,嬴政真正开始主导覆灭六国之战,还要提前五年。
十五年前,嬴政只有二十四岁。
二十四岁的嬴政制定了一个以十年为跨度的宏伟战略,一改五百年纷争割治的局面,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终于一统天下。
自此奠定了千百年来的天心民意:偏安是可耻的,避祸是无力的,这片土地不可分割,不能分离,更不能任人染指。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
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立石颂秦始皇帝德。”
嬴政,也将在这一天为后世开辟道路。
在泰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
只见祭坛周围汇集九州鼎,鼎镇九州,汇运四方。
而后始皇登顶,昭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