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嫁妆(1/4)
曾祖父额亦腾这一支钮祜禄氏,子孙后代官职都不高。
每代子嗣不丰,相应的,每年的花销也多不到哪里去。
到舒瑶的阿玛是族中子嗣最多的,其他多为两三个。
大清入关时曾祖父圈的大片土地,一直有安排人悉心打理。
家里人口不多,田产所出留一部分储藏以备灾年。
另一部分吃不完的则售卖换成银子存着,多年下来可不算少。
满清入关之初时规定,旗人自出生就有朝廷发放的口粮养着。
六岁以下的儿童减半发放,满七岁后全额发放。
到了十八岁可以参加朝廷的补缺考核,成为八旗兵丁,继续领国家饷银和禄米。
旗人无需交税,也不需要服徭役。
但旗人不允许经商,男丁主要的任务就是充军,维持八旗兵力。
虽然朝廷不许旗人经商,可没有限制旗人的妻女。
所以在八旗旗人当中,大多数都会以妻子或女儿的名义在外面经商赚钱。
不赚钱不行,光靠朝廷的饷银和禄米,可养不活一大家子人。
绝大部分贵族家里少说也有几十口人,多达有几百口,加上还需要交际,装点门面。
一年的俸禄还不够买一根百年人参的。
品级最高的一品大员的俸禄,年俸才一百八十两,合一个月十五两。
品级最低的九品芝麻官年俸是三十三两,算下来一个月三两银子都不到。
皇宫里各宫的八品首领太监一个月还有四两银子呢。
凌柱是武职京官,从四品,一年的俸禄是一百零五两,禄米一百零五斛。
家中人口不算多,光靠阿玛的俸禄就够养家了。
何况这几十年下来,以女眷名义在外头经商还添置得有田宅铺子。
只因历代官职不高,外人看着不显,实则底蕴钱财还是不少的。
族中每代子嗣不多,管教严格,无人在外头花天酒地,自然家中的银钱一直在稳步增长。
舒瑶的嫁妆里有两张地契。
一个脂粉铺子和一个京郊二十里外的田庄,田庄里的庄头是舒瑶奶嬷嬷王氏的丈夫杨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