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鸡公煲(一)(1/4)
刘子文是刘家的三子,因而在青石巷一带相识的街坊邻里都叫他一声刘三。
刘三本人二十出头的年纪,在外头做服饰布匹生意,营生也做的不错,今儿是为了相亲才回来老巷子里。
一别三年,青石巷仍旧是老样子,清清冷冷,没什么生意,虽说都是在京城的地段,可与不远处的财神庙东街相比,那可是迥然不同。
财神庙东街也不知是沾了名字的福还是咋的,那个地段是京城中最热闹繁华的,数不清的商铺鳞次栉比,茶楼,酒馆,当铺,作坊等应有尽有,连供人花天酒地的青楼、楚风馆都开了数家。
无论何时财神庙东街都是人群熙熙攘攘,夜里更是万盏灯火到天明。
京中许多有钱有势的富贵世家公子小姐们也常来此地消遣。
大部分客源都被东街抢走了,青石巷这边除了本地的住户,其余的商铺纷纷关门的关门,转让的转让,日前只能看到几家卖日用杂货的商铺和空地上张着大伞贩卖货物的流摊商贩了。
刘三家原来在青石巷是开着一家小饭馆,可因为客人越来越少,最后入不敷出关门了,后来刘爹去外打长工,母亲在家做针线,总算是将几个孩子抚养长大,如今都能做工挣钱了,也算是熬出头了。
刘三忆起往事,叹了一口气,恰好经过从前双亲办饭馆的旧址,心下一动去想去缅怀一二,多年前他离家时,这里的地段曾被出租作了卖各类杂货的铺子。
拐了个弯,便到了旧址,刘三讶异发觉这里今日居然在装修,工匠攀在梯子上乒乒乓乓地敲打着。
“哎,现在的姑娘家家,怎么劝都不听,日后有得她后悔的。”
说话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妪。
刘三认出她是陈阿婆,陈阿婆在青石巷这片地区已经生活了半辈子,为人心善,古道热肠,刘三小时候还从她的手里讨过糖吃。
刘三热情地和老人打招呼,寒暄了一会儿后,他回首看了看还在装修的旧址。
“陈阿婆,你刚才说的话怎讲?”
陈阿婆说起这个,哼了一声,满是褶子的脸上微显恼怒:“不知打哪来的一个小姑娘租下了这个地方要开食馆咧,还将店面里里外外都重新拾掇了一遍,阿婆好说歹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