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69章 269 番外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69章 269 番外五(2/5)

稳,凡事不喜冒进,有他任首辅,内阁便仿如有定海神针一般。

自万历十年张四维回乡后,内阁阁臣之间、内阁与六部、与六科虽常有冲突,但彼此间互谦互让,加之朝野内外俱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朝臣们也愿为之共同奋斗。

所谓治世出能臣,说的便是这么个道理。

柳贺这次辅在朝堂上已算是十分醒目了,但论为人处事,他仍是不及申时行老辣。

柳贺这边刚和王锡爵商议过朝鲜战事,兵部尚书石星便至了,石星是自户部尚书转的兵部尚书,也是大明朝为数不多被下狱处死的兵部尚书,皆是因其在朝鲜之战的判断失误。

战事仍未起,石星所想倒是与柳贺、王锡爵一致——这一仗,该打。

开战是大事,柳贺虽觉得和倭国这一战不可避免,但倭国毕竟还未打到大明,还有时间仔细商议。

张居正还在时,他便和张居正谈过倭国之事,借助开海之便,大明在倭国内部安插了不少人手,将倭国的动向及时汇报。

倭国有多少兵马、其战力如何、使用的何种火器,大明未必事事透彻,却比倭国以为的更了解这个对手。

……

待朝鲜国派使者来求援,此事正式登上内阁议事桌。

申时行忧虑仍然不减,廷议之前,柳贺曾关起门来和他探讨过几回,他所想的是,这一杖大明若赢了倭国,便将其国内银矿据为己有,据柳贺分析,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够一统日倭国,也是因大明货物涌入倭国,又反过来使用倭国所产白银的缘故。

“泽远,其中道理我也明白,但我大明着实经不起战事遍野。”

柳贺道:“朝鲜国那边,元辅觉得该如何回应?”

当今天子十分好面子,朝鲜使团来求救,若大明置若罔闻,天子面子上恐怕也过不去。

后世分析明史,认为万历三大征断绝了大明的命脉,将张居正改革的收益全部耗光,是万历穷兵黩武的表现,可身处眼下的情境中,柳贺却觉得,三大征是避无可避。

播州杨应龙叛乱、宁夏哱拜叛乱,朝廷不可能视而不见,至于丰臣秀吉侵占朝鲜,朝鲜是大明属国,距离辽东又十分近,待其将朝鲜完全侵吞,丰臣秀吉的野心必然进一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寒门之士[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