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为国远征两公双获大捷(4/5)
明,只惩首恶、不问胁从。将军文韬武略、爱民如子,有如此政见,白圭自愧不如也。”
于是:带上公文速速进宫、遂将此情据实奏报。宪宗帝听了,也深感震惊!忙道:“这真是个好主意、好方略。为我朝开出了一剂良方,以后也便有章可循了。”
帝曰:“这些后起之秀不仅有文武全才、还有独到的政见与治国方略呀!他们已挑起了国家大梁。看来朕给他们恩宠没有白给,这也是我朝幸盛之兆呢。”
帝又曰:“想当初你在大殿之上给朕详细介绍他们剿灭匪患的事迹,看来你就已经发现了他们是一批人才。朕听了只打算将他们表彰一番,令郑知民就地安置入用,仍旧维护大湖平安。如不是你这伯乐、发现这群千里马,朕将会失去这批良才而铸成大错!”
白圭听了忙回:“皇上过誉了,作为掌管兵部的臣下,理应为国家安定着想,为圣上分忧。发现并举荐人才是做臣子的本分,皇上夸臣“伯乐”实不敢当呢!
宪宗帝曰:“白爱卿过谦了。”他回忆往昔平叛时又曰:“白爱卿!看来我们以往的平乱方略确实有过呀,不斩尽杀绝不为取胜,也不知乱杀了多少无辜!”
白圭也回:“皇上英明!以前一场平乱战事往往一打就是两年甚至更长,将所有流民均视为反贼,一定要全部歼灭,结果赶得四处逃窜。他们逃逸后;只会继续以朝廷为敌、到处为非作歹,变本加励,带来无穷后患。朝廷也劳师费时、耗尽财力。如两驸马方略,首先将他们分化瓦解,并晓谕广大流民:只惩首恶,不问胁从,反戈一击者有功,同时给他们创造生存条件建窩屯垦,并承诺;在十年内不缴公粮,不派夫差遥役。这样一来便很快就孤立了顽固之敌,便可一举歼灭或拿获了。这也省时省力,且不留后患。”
白圭又说:“再者,造成流民大潮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沿海诸省倭寇进犯,百姓不堪忍受,便沦为灾民或难民结伴逃离出境,他们所到之处又遭遇各地驱赶。有条件安置的地方也不收留,往往你逐我赶将流民汇成大潮。难民无处安生、也就由怨生恨,便有了对朝廷的逆反心理,再受到坏人的蛊惑煽动、这就有了反抗行为。”宪宗帝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
次日早朝,宪宗帝即命吏部拟旨:诏令全国各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