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1/6)
七十六
逢年过节,一袋大米,一桶清油,从车里下来几个人,村里队里头头陪着,走马慰问贫困孤寡老人,拍照的,摄影的,从不同角度特写领导的慈悲善脸,被慰问者满脸挤着感恩的笑意,笑意扯着菜黄污黑的肉皮,沟壑一样的皱纹里夹着艰辛的泥土,干涸无神的黄眼珠不时扫一下村里队里的头们,干裂起皮的嘴唇嚅动着谢谢,粗糙枯黑的双手搭在腹前,一会又放下来,不知放在哪合适。或者,在家徒四壁的破旧屋里,几张红票子,特意从牛皮纸信封里抽出一半,镜头里再给个特写,扎眼刺目。
老常给方明描述农村的一些扶贫现象,方明说那不是扶贫,那是慰问特贫户。
这种镜头方明在电视里看到过多次。电视里放的多了,似乎就不觉得是什么好奇的好新闻了。就连那些受慰问者,也不觉得有多少温暖在里面,司空见惯了,甚至想你们爱来不来,爱送不送,再甚者想那本是我应得的,迎接时连最起码的感激话也懒的说,脸上的笑也是皮笑肉不笑,有的甚至连院门也不愿出来。当然,慰问者也不傻,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这中间肯定出了什么问题,世上哪有白送精油细面和钱还不爱搭理的?
电视里再出来这种镜头,方明仔细琢磨,慢慢看出来点门道。这与其说是慰问特贫户,不如说是慰问特贫户。慰问者行有好车,身着华服,容光焕发,前呼后拥,腆着大肚,气宇轩昂,拿国家的钱,买些袋米桶油,或几张大票,让受慰问者诚恐诚惶,感恩感德,觉得拖了村里的后腿,丢了国家的人。慰问者气色油光发亮,表情倨傲,受慰问者灰头土脸,一脸卑微,穿着寒酸,低头哈腰,双方再同框照相取景,一看便是同框同景不同心,其中的滋味,受慰问者一次高兴,二次激动,三次习惯,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无所谓了。其实双方都明白,这种慰问也就是个形式,前者光亮的脸上又帖了层金子,后者菜色的脸上又挨了一顿抽打,于贫穷和脱贫并无多大关系,袋米捅油和几张票子很快就会吃完用完,贫穷者还是贫穷,就如久早的天空飘落下的雨点,只不过是听见了几声雷响,掉了几颗泥点,污了刚洗过的车而已,干旱还是干旱,但不能说是天没下过雨。
一些人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到钱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