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魏尔伦戴了顶环保帽」

第594章 番外:电影世界的结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94章 番外:电影世界的结局(1/10)

番外:电影世界的结局

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温习过去,无数历史名人留下传记,被后人反复揣摩,拍摄出一部部传记类的电影。

这些人物传记里,最出名的有两本作品,一本是属十九世纪末的传记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囊括了三位主要的人物,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可谓是聚集了众多文艺界名人。

另一本人物传记就简单多了,只书写了一个华人的故事,时间线不长,主要是描写1871年到1876年期间的故事,与许多其他人的看法。

偏偏就是这本人物传记,无人敢拍成电影,大导演们生怕自己被欧洲文艺界拉黑。

注意了,是欧洲文艺界,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早就有很多作家协会、美术协会发出警告:在没有遇到合适的华裔演员之前,谁都不许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碰这部作品。

一是难度太高了,找不到众人心目中的主演。

二是传记作品的背后牵扯甚广。

创作者和涉及人员乃十九世纪末的文艺界人士,他们的后人大部分还活跃在二十一世纪的文艺界,形成了家族性的文化产业。

稍有不慎,整个剧组吃官司都很正常,网络上不断有人叫嚣着要拍这部电影,却最后连声音都没有了的原因就是如此。

它有一个简单的书名——《王秋传》。

作者:(爱尔兰)奥斯卡·王尔德。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为王秋的华裔在欧洲旅行,认识了英国人奥斯卡·王尔德,因为喜爱文学作品,从而步入文艺界的经历……”

这一次,文艺界的聚会地点在巴黎,欧洲作家们在低头翻书,好奇地看向其他人。

很多外界不知名、但是在内部圈子里姓氏响当当的文艺界人士就在这里开会,针对《王秋传》这部作品进行反复讨论。

以道格拉斯为姓氏的文艺片导演说道:“他面缠绷带,不以真面目示人,身着黑色西装,早期以容貌被烧毁为理由,躲避了人们的视线,第一次正视露出真面目,是在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但也有人说——”

罗曼·罗兰的后人扯出一抹锋锐的笑容,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开局给魏尔伦戴了顶环保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