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精益求精(1/3)
逼仄的小屋,灯光昏暗,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周白跟周讯此时已经像是一个粽子一般,此刻围在炉子旁,有一搭没一搭地随意聊着。
镜头后面,陈可鑫一言不发看着监视器,鲍德嘉掌控着摄影机,对准了前面的演员,这是一个极具生活化的镜头。
这一段没有刻意安排台词,对于导演来说,即便有分镜头脚本,也不是完全就按照分镜头脚本来拍,分镜头脚本只是其中精华,而非全部。
一部电影从开拍到剪辑完成,完成的镜头可远不止剪辑后的镜头数量,有些苛刻的导演甚至会舍弃掉其中的绝大部分,说白了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了,目前大部分剧组还是用胶卷拍摄,所以导演为了控制预算,镜头都还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才会开机,毕竟每一秒都在烧钱。
前些年,的耗片比是1∶3,也就是最终用到的镜头是三分之一,这可是包括了各种NG的废镜头在内的,剧组太穷根本没办法多拍,每一卷胶卷都是钱。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丧心病狂用掉25万尺胶卷,耗片比达到1:15,就已经创造了国内的记录,被许多人大骂这孙子败家的同时又羡慕无比。
别的不说,《阳光灿烂的日子》片中米兰家里挂有一张照片,马小军一见就丢了魂,当时姜闻怎么拍也拍不出那个味道,于是他足足用了4本胶片来拍,等于一共拍了23040张照片,再从中精选出一张,耗片比高达23040:1,你可以说姜闻精益求精,也可以说是有钱任性。
跟姜闻类似的还有墨镜王,张雪友一个抬头的镜头拍了60几遍,张国融一个脸部特写拍了30几遍,拍《阿飞正传》总共拍了60万英尺胶片,剪出来只有90分钟,有多少镜头没用到完全可以想象。
等到数字摄影机大行其道的时候,耗片比这个词就没人关心了,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唯一要担心的是能不能如期完工而已。
演员其实是不知道最后哪个镜头会用到的,只是按照剧本大概知道哪些是重头戏而已,一场戏拍七八条其实很正常,用哪个镜头是导演跟剪辑师的事情,对于演员来说,一遍遍地演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一些追求感觉的导演,甚至连剧本都没有,完全全程懵逼,就连自己拍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