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隋大业」

第九十三章 三教九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三教九流(2/4)

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对于汉民族来说是极其屈辱的,中原最为富贵之地为蛮夷占领,而曾今最为高贵的汉民族却沦为了最下等的奴隶。最为可怕的是,汉文化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停滞不前。

如果仅将五胡乱华的错误归结在南侵的胡人身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渴望生活得更好是人类最本质的追求,也是人类之所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之主的原因。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曹魏政权时,汉民族与少数族正处于彼此接触,缓慢融合的阶段。但司马氏昏聩残暴的政治策略却使得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差点使汉民族沦丧的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大概持续了一百年,直到鲜卑建立北魏始才算是告一段落。

若要真正征服一个民族,仅仅是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先进的文化。

生长在蛮荒之地的少数族在文化方面比之汉民族来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们在汉民族眼中无疑便成了蛮夷。骄傲的汉民族怎会允许眼中粗鄙之人在头上作威作福,冲突自然而然发生了。

少数族的统治者,因为生长环境与教育的因素,天生就带有一股子剽悍与野蛮劲,他们妄想用统治管理草原部落那种落后的方式来统治富饶的中原,这样只会愈发激起汉民族的反抗,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在面对叛乱之时,他们想到的唯一办法便是血腥的镇压与残酷的杀戮,使得民族矛盾愈发地加深,几乎再没有缓和的余地。

历史上常说东晋十六国,实际上与东晋南北相望的国家远不止十六这么少。历史上有记载,在区区百多年时间里,记录在册的皇帝便有超过百人,其他独霸一方,自立为帝者就不知凡几。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国家走马灯一般更迭变换,民生凋敝这一词完全无法形容当时的状况。

没有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能够久享太平,自己的国家稳定安宁,永远握住手中的权利。在那个皇帝多如狗的年代,能够称雄一方者,明显都不是弱智儿童。他们中自然有人知道国家混乱的根源,但他们却很无奈。

学习汉民族的文化从而统治汉民族,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这无疑是最正确的方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建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