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2/5)
造费用高昂。
同时,快堆的控制就是控制中子的作用,由于快堆内快中子寿命短,钚的缓发中子份额小,这就使得问题复杂多了。并且,对反应堆的操作系统保护的要求也很严格。
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快堆的发展缓慢。
其实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这么一点:由于铀238不能够自发地进行持续的链式反应,所以必须要把它转化成钚239才行,这中间就涉及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够把铀238变得可以自发地进行链式反应,那么以上的问题基本上就都能够获得解决。
毕竟目前来说,通用核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不管是安全性还是利用效率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所以看着眼前的钢铁巨兽,王峰的内心极为激动:因为超导磁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所以这一次的设计难度要小很多。
在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求出来以后,他已经成功地将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个关联了起来,并且实现了其实际应用。
当然,可控核聚变他肯定是暂时不太敢想,虽然关于聚变的新闻,记者同志经常拿一堆数字和术语亮瞎咱的狗眼,比如: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EAST既定目标是1亿度1000秒等等。
这些数字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但是在真正的技术难点面前,这些不过是弟弟而已,难道谁家的核反应堆只运行几千秒就完事儿了?
目前来说我们用是氘氚核聚变,其中,重水市场价大约10000元/kg,1kg重水理论上可产生近一亿度电,可见,重水制备成本可忽略不计。氚用中子轰击制备,要繁琐些,价格也要昂贵一些。
氚完全靠中子轰击锂来获取,成本大概是3万/g,是的没错,就是一克,而且价格是美元。
其次就是温度,原子核带正电,2个原子核越靠近排斥力越大,但你又没法捏着原子核把它们拧成一团,所以通常就是让它们高速相撞,只要速度足够快,就可以抵消这个排斥力,拧成一个核。这原理够简单吧!
温度是什么?温度的本质就是粒子的运动速度,100度的空气和10度的空气,只是分子速度不同而已。为了让原子核拥有足够的速度相撞,就需要足够的温度,所以拧原子核都很烫!这原理也不难吧?
可问题是你要如何容纳上亿度的高温的等离子体?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