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番外:所谓梯队建设(1/6)
苏谦在16、7岁那年参加过亚运会和亚锦赛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亚运、亚锦这样亚洲级别的赛事了。
倒也不是苏谦看不上这个级别的赛事,而是以苏谦的实力去参与这个级别的赛事,确实有些太欺负人了。
世界级的顶尖去参加亚运会?
使不得使不得。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论是什么竞技项目,都需要做好梯队建设。
不同级别的选手参与不同级别的赛事,也是支持梯队建设的一种方式——简单说来,各个项目的顶尖选手都会注意避让开亚运、亚锦这样的赛事,给后方有潜力的新人一些和洲际级别一流选手对战、成长的机会。
对于苏谦他们这个级别的选手,也确实不缺亚运会上的一枚奖牌用来自证实力了,当然也确实不会和新人相争。
不过,在苏谦年纪还小的那几届亚运会和亚锦赛,总会有一些尴尬的现象存在——比如需要苏谦‘让路’的‘后辈新人’,实际上年纪比苏谦还要大上一些。
_(:3」∠)_
没办法,成名早,就是会有一些奇妙的尴尬存在。
在苏谦二十七岁时,虽然他的年龄还不到当年巴黎奥运时冼望星的年纪,仍旧在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但他实际上已经参加过3届奥运会,在全国人民的心里都已经是个扛着中国短跑项目十多年的元老级人物了。
从十多年前苏谦登上赛场开始,这十来年的时间,中国的短跑项目完全是被冼望星、苏谦他们这些世界级别的天才选手带着在飞跃式前进。
十来年时间里,观众虽然不知道,但在田径国家队里,苏谦早已经是一个队内的权威教练了,他协助邢远志在国内u18群体中陆续挖掘出了不少好苗子,这些潜力新人的出现,让中国短跑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曾经,国内百米破10秒30的选手,都能算得上是国内5的级别,但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国内的5选手门槛已经从曾经的10秒30跃进到了10秒10以内,中国队也早已经是每一届奥运都能在百米短跑项目上满员达标参赛的短跑强队了。
至于200米和400米这两个单项,选手们的平均实力也已经有了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