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1/6)
因为对步亦山续写的我的诗中蕴含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们在场的这些人沉默了很久。
我辈读书人,所求的不一直都是大周的百姓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各地州府不会有人典儿换女,他们能够有米可食,有屋可住。
“世子才华横溢,不亚于苏公子。”
孔宪华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感叹道。
“院长过奖了,我也不过是借着苏兄的东风,才有了一些感悟罢了。”
步亦山对着孔宪华的赞美丝毫不为所动,表现的也十分谦逊。
我坐在对面清晰地看到,孔宪华眼中对步亦山的欣赏又加重了几分。
“苏公子,你怎么在这?”
孔宪华对着对面的我笑着问,我也笑着反问他道。
“怎么,孔院长不欢迎我来?”
“那倒不是,老夫也只是好奇,苏公子为何会在今日来访书院。”
“上次吴王殿下在门口可是给了苏兄一块令牌,能自由出入书院所有的地方,我们几个可是羡慕了好久呢!”
步亦山对着坐在他上首的孔宪华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是老夫孤陋寡闻了。”
孔宪华依旧笑呵呵地说,没有一点尴尬的神情。
到目前为止,他在我们面前不像是一个院长,而是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家中的长辈一样。
没有丝毫刚才在书院大门口见到的那样有一个院长的威严,他很随意地坐在亭子里和我们讨论。
“孔院长的那副对联才是真正让人振聋发聩的言语,令晚辈受益匪浅。”
“哦,苏公子有何见解?”
孔宪华的眼神亮了一下,饶有兴味地看向我。
我想了想正色道。
“风声与雨声在对联的上联开头,以读书声作为结尾,将天下读书人不论风霜雨雪都要坚持求学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
整个上联三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将读书人的精神以诗意的方式融合在一个短短的上联里面,与京玉书院为大周培养人才的宗旨不谋而合。”
我见到坐在对面的孔宪华微微颔首,就知道他是赞成我对他做的上联的说法的,于是我接着说起了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