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章 方案优势!(2/3)
案不感冒,因为这种技术方案可靠性是不高的,所以是宁愿多花钱研发这种单台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因为这种超过单台推力超过五百吨推力的重型发动机进展顺利,所以华兴火箭发射公司也是在设计研制更大芯级的重型火箭,将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升到四十吨的样子。
也正是有这个计划,所以中华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也是将核心舱的设计方案尺寸放得比较大,核心舱的规模超过了三十吨以上,空间站的组装模式和苏修时期的和平号类似,并非国际空间站的桁架结构,系统核心舱加另外两个实验舱,加起来超过了百吨,如果加上对接货运和载人飞船,满载时接近一百六十吨的样子,规模已经超过了苏修当年的空间站。
因为核心舱尺寸规模设计很大,这个对核心舱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要求都是非常有技术难度的,技术团队也是利用超级计算机系统和各种软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运算模拟,现在基本上已经将设计图纸给弄出来了。
杨杰也是仔细地察看了技术团队弄出来的三维设计方案图,认真地听着技术团队负责人降解这些设计技术细节。
不过杨杰更注重的是空间站内部各种设施的模块化组装和更换维修的便捷性,毕竟空间站按照设计要用上个几十年,尤其是支撑系统的各种仪器设备都会面临老化以及更新升级的问题。
像苏修和米国之前建设的空间站使用寿命都不长,国际空间站现在已经是进入了超期服役状态,受限于之前的各种线缆和管路和空间,一些旧有的设备是没办法进行升级的,而且很多旧零件已经出现停产的问题,空间站的维护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杨杰之前就跟技术团队的这些科学家们在空间站的整体设计上进行过详细的讨论,尤其是在空间站的电力系统以及其他底层支撑系统的设计标准上谈论得比较多,在更新升级维护上杨杰要求留下足够多的空间冗余,在设备使用寿命上也是要求极高。
更换空间站零件可不像更换汽车零件那么容易,这样的更换工程起码需要一两个月时间进行维修,这样一来,每次的维修费用都高达数亿元,提升这些线缆管路的使用寿命无疑是尽可能地降低使用成本。
像空间站这类大型太空设备,若是其中部件损坏,需要维修,那么就需要从地面寻找新零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