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章(3/4)
“嗯你把《诗》看一遍,记得要用秦语读,哪里读不通或不理解的可以记下来。”银夏从书堆里掏出他写好注释的《诗》递给赵政,还让赵政将《无衣》背诵及默写。
“阿?”听银夏解释完默写的含义和要求后,赵政微愣。这还是银夏第一次这么要求他,还必须一字不差。银夏知道赵政心里的疑惑,便先给人讲解了《无衣》。
看着听完讲解后若有所思的赵政,银夏摸了摸赵政的头,便拿着信封离开了。在走之前,他还跟管家说不许任何人接近书房,打扰赵政。
确认没有人跟着自己,银夏这才大大咧咧地走到酒肆里,找到同样的人,对完暗号就把信封给人。解决完这件事,银夏摸着下巴,暗想道:也不知道那秦王看到信后,会有什么想法。
被银夏惦记着的秦昭襄王在结束早朝,走进偏殿后,就有人急报,说银夏来信。秦昭襄王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宣信使进门。
信使也不废话,在确认信到了秦昭襄王手中后,就行礼告退。秦昭襄王大手一挥,内侍们便都退下。一时,偏殿里只有秦昭襄王一人。
看着信封上那熟悉的印泥和字迹,秦昭襄王心情很是复杂地叹了口气。
虽然从未见过这位与鬼谷子齐名的银夏,但他的为人,秦昭襄王还是多少了解一点。两个词来形容,便是:厉害和不靠谱。厉害这点,是公认的。
但这不靠谱,却是秦昭襄王自己的看法。原因就是,银夏说过想见他一面,但每次他宣见时,银夏不是离开了秦国就是离开秦国的路上。
气得他真是一个牙痒,恨不得将天下收归大秦所有。这样,他倒想看看银夏还能跑到哪去。不过还好,银夏时不时都给他写信,虽然大多数是顺便要钱的。
不知这次,三年未写信,银夏他这次又要多少钱。真以为秦国的国库是他的吗。抱着这样的想法,秦昭襄王打开了信封。出于他意料的是,这信有两张。
要知道银夏这小子,不管是什么内容都是在一张纸写完的,大不了字体小点。凭着直觉,他打开了银夏的信。那上面的内容并不复杂。
大意就是,秦昭襄王的重孙在三年前出生了,取名为赵政。而他的这位重孙拜了银夏作师傅。银夏在信中夸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