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年末红利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年末红利(5/6)

以会做出如此的成绩,说起来也不奇怪。

因聘珍楼在日本经营的再好,名气再响亮,他也是根系扎在日本土地上改良口味的中华料理。

而且其遵循的经营方式比较传统,只能稳扎稳打,慢慢发展。

尤其在优秀厨师来源匮乏方面,以及菜品的文化属性方面,身为“混血儿”的聘珍楼反而大大的吃亏,怎么都会给真正的吃客以不正宗的感觉。

他最好的主厨是从港城花费重金聘请来的。

满打满算,顶多了也就能做成一个不错的粤菜馆。

尤其是人力成本方面,他餐厅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日本人或是入籍日本的华侨,人力开支那是相当昂贵。

单从这些基本条件方面,他就没法和宁卫民相比了。

唯一聘珍楼占点优势的也就是先天名气大一些,口碑好一些,另外和日本的供货商比较熟悉,拿到的价格比较优惠了。

但这些条件却不是一成不变,不可被人追赶的。

反观宁卫民呢,别看他是外来户,但是先天优势可真不少。

首先,坛宮饭庄主打宫廷料理和官席的牌头就够唬人的。

日本人因为敬畏天皇,骨子里比任何人都吃皇室御用这一套,谁还不想尝尝中华皇帝和西太后曾经享用过的佳肴美食啊。

尤其李大导演拍出的“西太后”系列电影,在日本也是大卖票房,这就是个大ip啊。

再加上宁卫民还很懂主题餐厅的精髓,巧妙的运用电影道具、戏服,京城传统的工美艺术品以及不少真正的文物,在餐厅的布置和装潢上进一步增强了这个大ip的概念。

自然让少见多怪的日本人一见惊艳,觉得坛宮餐厅十分“高大上”。

往往初次来的客人还未曾品尝,就已经心生三分折服,七分期待。

另外,坛宮饭庄也的确有真材实料,别的不说,就说厨师,宁卫民的资源就不是任何一家开在海外的中餐厅可比的。

本身京城作为全国的首都,从建国起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名店名厨移植到京城去。

京城的厨师几乎就能代表全国的烹饪水平。

尤其宁卫民又抓住了机遇,以优厚的待遇长期返聘招揽从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国潮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