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641 儒法并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641 儒法并用(2/3)

儿你的想法虽然不错,但儒家会让你如愿以偿吗?有什么办法既能有效的发展杂家,还能让儒家不反感?”

“办法也不是没有!”李恪微笑道。

“什么办法?”李世民急道。

“学习法家!”李恪斩钉截铁道。

“学习法家?”李世民疑惑道。

“对,学习法家,放低姿态依附儒家,儒家就会有如同默许法家一样,默许甚至是支持杂学的发展…”李恪信心满满道。

李世民闻言,思索片刻便明白了,接着微笑的点了点头。

天下尊儒,儒家乃是帝王统治的根基,但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也好、儒家学者也罢,都认识到单单依靠儒家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儒家将民意为天、以德配天的观念发展民本和仁政的政治思想体系,强调“立君为民”、“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仁民爱民”等重要政治原则,表现出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能够通过民本的政治原则而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最终能够顺应和表达“民意”。

甚至还继承了西周之时的“以德配天”的思想,提出让君主仿效三代的“圣王”,让帝王和士人成为“君子”。总之,这是要求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自觉追求圣贤、君子化的道德理想人格,最终实现“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的国家治理目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让一个社会完全以道德作为行事准则,这显然太过于理想化,完全行不通。

所以,当儒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法家又不得不在儒家独尊天下的大势当中委曲求全,两者相互接触,瞬间便勾搭在一起……

从汉武帝时候开始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国家的统治学说,但实际上,中国制度与思想的最顶层都一直是外儒内法。

我们知道法家的老祖宗是韩非与李斯,但其实他俩都是儒学大师荀子的弟子,他们虽然没有继承荀子的儒学遗志,却另辟蹊径将儒学里的另一面发扬光大,儒法之别,一墙之隔,存乎一心,性善即儒,性恶即法。

李斯与韩非在思想上不信任儒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人的本质不是性善,而是恶的,统治者如果只依照道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